[实用新型]便于单晶棒取用的取晶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6621.5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5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俞振明;杨乐;何勤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佳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35/00 | 分类号: | C30B3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单晶棒 取用 取晶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放置单晶棒的取晶架。
背景技术
单晶棒体的形状如图1所示,头部和尾部是尖的。60KG(18英寸热场)的投料量下,拉制完毕后从单晶炉副室中降下单晶棒,落在正下方的取晶架内。原有取晶架如图2所示,包括钢板底座21,底座21与竖起的框架22之间有同形状的木质间隔23,中上部位为钢圈24连接,高度约至常人的腰部。随着单晶投料量的增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晶棒表面温度约为100多度,由于单晶不能急冷(接触金属物体),必须在晶棒与取晶架的外部金属框架之间用木质材料间隔。以常规的6-8英寸的单晶棒为例,直径相差较大,木质厚度范围较窄,单晶棒温度较高,使用过程中有碳化木质的现象,6英寸晶棒容易与边缘的金属框架接触散热过快造成应力甚而自裂等。
2.从单晶棒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单晶尾部是尖的,晶棒是斜靠在取晶架内的,随着晶棒长度与投料量的增加会显得重心不稳,重心超过底座的话更危险。
3.晶棒的重量较重,需两个人一起搬,有时候需要搬运较长的距离,非常吃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在单晶投料量增加的情况下设计了一个使用方便的取晶架,更为稳妥且节省人力。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便于单晶棒取用的取晶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木质垫板,在所述底座上与底座垂直固定有两根平行的杆,两根杆之间设有多个木质挡板,所述木质挡板与底座平行,木质挡板的上部设有统一的缺口。
在两根杆与底座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一个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两个同轴滚轮;在两根杆的另一端设置支撑架,滚轮和支撑架同时接触平地时,木质挡板不接触平地。
在两根杆之间固定有多个轮廓架,所述木质挡板嵌在所述轮廓架内。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的形状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人即可操作,不仅避免了高温时候金属与晶棒的直接接触,采用卧式的方法避免了重心不稳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单晶棒体示意图。
图2是原取晶架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取晶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木质垫板2,在底座1上与底座1垂直固定有两根平行的杆6,两根杆6之间设有多个木质挡板3,所述木质挡板3与底座1平行,木质挡板3的上部设有统一的圆弧形缺口。在两根杆6之间固定有多个轮廓架4,所述木质挡板3嵌在所述轮廓架4内。其中,底座1、杆6和轮廓架4可采用金属材质焊接。晶棒放置在木质挡板3的圆弧形缺口中,尾部顶住木质垫板2。
取晶架与晶棒增加了接触部分,接触部分增加了更多的木质部分,完全避免了高温时候金属与晶棒的直接接触,也不易因为碳化而影响。
90kg左右投料量下6英寸的晶棒总高度有2米,采用卧式的方法避免了因为过高产生的重心不稳的危险。
在两根杆6与底座1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一个支架6,所述支架6上安装两个同轴滚轮7;在两根杆3的另一端设置支撑架5,滚轮7和支撑架5同时接触平地时,木质挡板3不接触平地。
把整个取晶架设计成推车模样,底部有滚轮7,搬运起来非常方便。原来需要两个人协作,现在仅需要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佳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佳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66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