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锤头手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2972.9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3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云 |
主分类号: | B25G1/10 | 分类号: | B25G1/10;B25G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4082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锤头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槌击工具的手柄,尤其涉及锤头手柄。
背景技术
现有锤头的手柄多为刚性(如金属)或接近刚性(如木棍)的物体,在敲击时,锤头所受的一部分冲击力通过手柄传递给操作者的手掌,使操作者的手掌和手臂受到震动作用。当冲击力较强,或冲击力虽不强但敲击较频繁的场合,会对操作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手柄对操作者冲击力较强等缺点,利用橡胶和钢丝或钢丝绳的混合结构来增加了手柄的韧度和握持处的摩擦力,减弱锤头对操作者的冲击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锤头手柄,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为橡胶棒体,橡胶棒体内轴向内设有钢丝或钢丝绳。
作为优选,所述的橡胶棒体总长度为40-120cm,直径为2-4cm,可以减缓操作者受到的冲击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橡胶棒体为圆柱体形状,便于操作者的握持。
作为优选,所述的橡胶棒体分为两段,与锤头相连的锤头段手柄和握持段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的锤头段手柄的凹槽为柱销孔,柱销孔可插入刚性材料工具,使得锤头和锤头手柄连接更为紧密,保护操作者的身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钢丝或钢丝绳根数为2-10根,钢丝或钢丝绳直径为2-2.5mm,可以增加锤头手柄的弹性和韧度,减弱震动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钢丝或钢丝绳根数为4根或6根,可使得锤头手柄对操作者达到缓冲锤头冲击力的效果。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锤头手柄可以增加手柄的弹性和韧度,减弱震动力,橡胶和钢丝混合结构可增加握持处的摩擦力,既可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又能够增加锤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 是图1的立体图。
图3 是图2锤头段手柄的截面图。
图4 为图2握持段手柄的截面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橡胶棒体;2-锤头段手柄;3-握持段手柄;4-柱销孔;5-钢丝或钢筋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锤头手柄,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为橡胶棒体1,总长度为40cm,直径为2cm。如图2所示,橡胶棒体1包括锤头段手柄2、柱销孔4和握持段手柄3。橡胶棒体1分为两段,与锤头相连的锤头段手柄2和握持段手柄3。锤头段手柄的凹槽为柱销孔4。如图3和图4所示,橡胶棒体1内轴向设有钢丝5,钢丝根数为4根,钢丝直径为2mm。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锤头手柄可以增加手柄的弹性和韧度,减弱震动力,橡胶和钢丝的混合结构可增加握持处的摩擦力,既可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又能够增加锤子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锤头手柄,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为橡胶棒体1,总长度为80cm,直径为3cm。如图2所示,橡胶棒体1包括锤头段手柄2、柱销孔4和握持段手柄3。橡胶棒体1分为两段,与锤头相连的锤头段手柄2和握持段手柄3。锤头段手柄的凹槽为柱销孔4。如图3和图4所示,橡胶棒体1内轴向设有钢丝5,钢丝根数为6根,钢丝直径为2.5mm。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锤头手柄可以增加手柄的弹性和韧度,减弱震动力,橡胶和钢丝的混合结构可增加握持处的摩擦力,既可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又能够增加锤子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锤头手柄,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为橡胶棒体1,总长度为100cm,直径为4cm。如图2所示,橡胶棒体1包括锤头段手柄2、柱销孔4和握持段手柄3。橡胶棒体1分为两段,与锤头相连的锤头段手柄2和握持段手柄3。锤头段手柄的凹槽为柱销孔4。如图3和图4所示,橡胶棒体1内轴向设有钢丝绳5,钢丝绳根数为6根,钢丝绳直径为2.5mm。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锤头手柄可以增加手柄的弹性和韧度,减弱震动力,橡胶和钢丝绳的混合结构可增加握持处的摩擦力,既可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又能够增加锤子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云,未经张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29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