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1968.0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徐根华;何建忠;单宁;周立军;伏阳;张红军;于广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5/40 | 分类号: | B65D65/40;C09D101/18;C09D133/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4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品 药品包装 铝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材料,特别是一种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
背景技术
凸版印刷的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版面图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印刷版材主要有: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感光树脂版等。有些书刊、票据,信封、名片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需特殊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也使用凸版印刷。
柔版印刷:1952年,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印刷会议上,对苯胺印刷的称呼给予否定,与会者一致同意改为Flexography。当时对它讨论的含义是,因为感光性树脂已经萌芽,聚乙烯、聚酯的出现,供作承印物的载体大为增加,所以Flexography的应用途径富有弹性,可以适合于各种用途的印刷,故命为此名,国内的译者在不了解它的背景的情况下,从字面上直译为柔性版印刷传了开来,约定俗成至今。
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紫色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的范围。UV油墨印刷具有以下特点:①瞬间固化;UV油墨印刷后可在几秒钟内固化,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在印铁方面,利用这个特点,可省略烘烤干燥过程。且干燥设备简单,节省场地。②环保;UV油墨不使用溶剂,固化时不排放污染物质,可以改善操作环境,防止大气污染。同时因为不需要溶剂处理装置及专门的环保装置,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投资。③光聚合干燥方式;UV油墨或UV光油,只要不接触紫外线就不会固化,从这点上来说,它的保管比较简单。而且光聚合反应和挥发干燥不一样,是一种化学固化,成膜硬度比其他油墨墨膜硬度高,适用于对膜层硬度要求较高的印刷。④高品质;UV印刷品的光泽度高,具有很好的耐摩擦性、耐溶剂性、耐热性等,产品档次高。在包装印刷上广泛使用。⑤节省能源;UV固化耗电少,节省能源。
现有技术中,在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材料上进行印刷均是采用有机溶剂型油墨,这不仅不利于环保,而且彩色印刷效果不理想,能耗高。UV柔性版印刷或UV凸版印刷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它却没能在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材料上进行应用,原因就在于在铝箔表面进行UV印刷时,油墨易脱落,现有技术中至今还无法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适合于UV印刷、包括效果好的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它包括铝箔,其特点是:在铝箔的一面上涂设有粘合剂层,另一面上涂设有金色涂层,所述的金色涂层由含有金色染料的硝酸纤维树脂和丙烯酸树脂材料制成,在金色涂层上还涂设有双组分高分子底涂剂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组分高分子底涂剂层可以是采用中国专利申请CN200710025854.5中所述的双组分高分子底涂剂所形成的涂层。各涂层的涂设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为合理,可以方便地在该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材料上进行UV印刷,并保证印刷质量;且于设有金色涂层,进一步的提升了产品的包装效果与档次,扩大了其包装适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食品药品包装用铝箔,它包括铝箔1,在铝箔1的一面上涂设有粘合剂层4,另一面上涂设有金色涂层2,所述的金色涂层2由含有金色染料的硝酸纤维树脂和丙烯酸树脂材料制成,在金色涂层2上还涂设有双组分高分子底涂剂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