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室大棚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1651.7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6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巴雅尔图;关慧明;黄斌;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雅尔图;黄斌;关慧明;王宏伟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012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温室大棚为种植蔬菜、花卉、育苗等以及反季节蔬菜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目前广泛应用的是拱棚,该温室大棚的结构由接地立杆和拱杆组成,通过它们将塑料薄膜覆盖,这种温室大棚保温效果差,而且需要在塑料薄膜上设置上、下通风口,以防止大棚内温度过高,有时在需要通风时往往通过揭开部分塑料覆盖薄膜达到通风目的,此过程操作复杂,通风效果差,通风不可控,而且会造成因风过大导致塑料覆盖薄膜整体破坏,其损失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室大棚,保温效果极好,采用前后内墙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通风操作可控,以克服现有温室大棚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后墙、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以及安装在所述前墙和后墙的顶部之间连接屋面,位于水平面上方1m处的屋面切线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1度,所述前墙和后墙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沙石基础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第一保温板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所述后墙的内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所述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墙和后墙内部的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其中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墙内部的进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顶部的通风机,通风机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管道,横向管道的底部连接若干纵向管道,纵向管道的底部连接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穿过后墙并且裸露在后墙外。所述沙石基础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所述后墙底部沙石基础的内表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塑料槽,塑料槽内设有蓄热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沙石基础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可以提高温室内温度4-5℃;温室屋面角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41°,使北纬40°以上高寒地区冬天阳光入射率达到90%,冬季温室可提高温度6-7℃;温室后墙采用蓄热液蓄热,冬季可以使温室提高温度5℃;温室采用前后内墙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使温室在大风天气仍然能在密闭条件下完成空气流通,这对于西北地区温室在春、夏、秋三季大风条件下完成空气流通补充二氧化碳,在密闭条件下降低温室内温度,调控到作物生长最适温度具有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去掉屋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后墙内部的排风管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后墙内部的排风管道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前墙;2、后墙;3、屋面;4、沙石基础;5、第一保温板;6、保温膜;7、第二保温板;8、排风管道装置;81、通风机;82、横向管道;83、纵向管道;84、通风管道;9、蓄热液。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包括前墙1、后墙2、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以及安装在前墙1和后墙2的顶部之间连接屋面3,位于水平面上方1m处的屋面3切线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41度,所述前墙1和后墙2的底部均设有沙石基础4,沙石基础4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保温板5,第一保温板5的外表面上设有保温膜6,所述后墙2的内部靠近左端处设有第二保温板7;所述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前墙1和后墙2内部的进风管道装置和排风管道装置8,其中进风管道装置包括若干设置在前墙1内部的进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装置8包括若干设置在后墙2顶部的通风机81,通风机81的底部通过管路连接横向管道82,横向管道82的底部连接若干纵向管道83,纵向管道83的底部连接通风管道84,通风管道84穿过后墙并且裸露在后墙2外。所述沙石基础4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所述后墙2底部的沙石基础4的内表面上靠近顶端处设有塑料槽,塑料槽内设有蓄热液9。
具体使用时,墙体采用保温材料砖,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沙石基础4的底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0-100cm,可以提高温室内温度4-5℃;温室屋面3角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41°,使北纬40°以上高寒地区冬天阳光入射率达到90%,冬季温室可提高温度6-7℃;温室采用前后内墙管道式动力通风系统,使温室在大风天气仍然能在密闭条件下完成空气流通,这对于西北地区温室在春、夏、秋三季大风条件下完成空气流通补充二氧化碳,在密闭条件下降低温室内温度,调控到作物生长最适温度具有重要作用,而以往通过揭开部分塑料覆盖薄膜达到通风的目的,会造成因风过大导致塑料覆盖薄膜整体破坏,其损失巨大;温室后墙2采用蓄热液9蓄热,蓄热液9是由一定浓度的盐溶液组成,其蓄热量是水的20倍以上,可以使冬季温室温度提高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雅尔图;黄斌;关慧明;王宏伟,未经巴雅尔图;黄斌;关慧明;王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16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