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封闭集菌安瓿培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0360.6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6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鄢丹;肖小河;张萍;任永申;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刘瑜冬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安瓿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检查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全封闭集菌安瓿培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安瓿结构简单,不能满足产品微生物污染检查(无菌检查)所要求的隔绝外界环境(避免二次污染)、富集微生物同时消除产品抑菌性能的要求。因此,实践中需要一种全封闭集菌安瓿来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则包括:(1)无菌性:采用合适灭菌方法确保集菌器自身的无菌性;(2)密封性:确保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的有效隔离;(3)集菌性:配制必要的集菌装置,实现对样品微生物富集及抑菌性消除,并可根据待检样品性质配置适宜的滤膜;(4)热敏性:系统材料能够使微生物生长代谢热量能够被量热仪灵敏地检测;(5)耐压性:系统能够满足集菌过程负压要求,并避免微生物损伤;(6)耐受性:能满足无菌检查样本量需要,有足够的检查能力;(7)简便性:操作简便,自动化性能好,具有自动提示结果功能;(8)经济性:经济易得,可批量生产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普通安瓿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全封闭的集菌过滤安瓿培养器。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封闭集菌安瓿培养器,由集菌安瓿系统、加样加液系统和蠕动排液系统组成,所述加样加液系统与集菌安瓿系统之间通过进液管连接在一起,集菌安瓿系统和蠕动排液系统通过排液管连接在一起。
集菌安瓿系统包括安瓿瓶身,在安瓿瓶身的瓶口上密封固定橡胶密封塞,进液管、排液管和排气管穿透橡胶密封塞后伸入安瓿瓶身内。安瓿瓶身内置一滤器,滤器的底部铺有滤膜,滤器的顶部与安瓿瓶内的进液管口连接,安瓿瓶内的排液管口越过滤器伸至安瓿瓶底部,在安瓿瓶身外部的进液管、排液管和排气管上分别安装有进液控制阀、排液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排气管顶部连接空气过滤器。
加样加液系统包括样品/培养基容器和带空气过滤器的进液装置。
蠕动排液系统包括一蠕动泵,蠕动泵的出口连接废液收集器。
在进液控制阀和加样加液系统之间的进液管上安装一进液管道连接器,断开该管道连接器时,可将加样加液系统与集菌安瓿系统分离;在排液控制阀和蠕动排液系统之间的排液管上安装一排液管道连接器,断开该管道连接器时,可将蠕动排液系统与集菌安瓿系统分离。
进液管道连接器和排液管道连接器为塞口式,进液管道连接器和排液管道连接器的塞口可对接形成密封管道连接器。
安瓿瓶身为玻璃结构或透明硬质塑料结构,在安瓿瓶身上标有刻度线。
进液控制阀、排液控制阀和排气控制阀为卡口阀。
进液管、排液管和排气管为硅胶软管。
排气管为由硅胶软管连接的顶端带空气过滤装置、尾端中空侧壁开口的不锈钢针头。
进液管伸入安瓿瓶身的部分可以是上细下粗的锥形管,滤器固定在锥形管的下端。所述锥形管的上端外表面为螺纹结构,橡胶密封塞的下表面固定一内螺纹接口,锥形管可通过螺纹结构与该内螺纹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和普通安瓿相比,可以在全封闭无菌体系中实现样品微生物富集,即,集菌功能;冲洗薄膜消除样品抑菌活性干扰,即,抗扰功能;加入培养基培育复苏微生物,即,培养功能;以及置入量热仪通道记录微生物生长热代谢状况,即,记录功能;从取样到培养整个操作过程都排除了外界因素污染样品或培养基的可能性,即消除样品微生物污染假阳性误判的可能(假阳性),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封闭集菌安瓿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液管道连接器和排液管道连接器塞口对接形成密封管道连接器,并拔出排气管后的全封闭集菌安瓿培养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液管伸入安瓿瓶身内的部分变形为锥形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锥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瓿瓶身; 2、滤器;
3、橡胶密封塞; 4、进液管;
5、排液管; 6、排气管;
7、进液控制阀; 8、排液控制阀;
9、刻度线; 10、进液装置;
11、进液管道连接器; 12、样品/培养基容器;
13、蠕动泵; 14、废液收集器;
15、滤膜; 16、空气过滤器;
17、排气控制阀; 18、排液管道连接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03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靶向传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设备
- 下一篇:锦纶PA6新型后聚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