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大功率电源模块的两级控制线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0052.3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3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杨;乔景明;陈立春;杞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6 | 分类号: | H02M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5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大功率 电源模块 两级 控制 线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控制线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源模块的两级控制线路。
背景技术
电视机等电子产品在开机瞬间,会有很大的冲击电流,容易对电子线路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为防止和减小这种开机冲击电流,人们在电源模块的电源主线路中串接热敏电阻。但这种现有技术的缺陷是:无论是待机时还是在正常工作时热敏电阻始终都串联在主线路中,始终都消耗电能。其虽然减小了开机冲击电流,但会长时间消耗电能。同时在待机时没有完全切断主电源,待机功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源模块的两级控制线路,在开机时接入热敏电阻,防止开机时较大的冲击电流损坏元器件;当正常工作时则短路热敏电阻,从而减少能耗,提高了电源模块的效率。而在待机时,继电器处于开路状态,切断了主电路,只有待机电路工作,降低了待机功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源模块的两级控制线路,其包括:电源AC输入端,主电源输入端,待机电源输入端,串接在电源AC输入端和主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缓冲模块和第1开关,并联在缓冲模块两端的第2开关,控制第1开关通断的第一驱动模块,控制第2开关通断的第二驱动模块,接收开机信号分别控制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动作的延时模块;所述待机电源输入端由缓冲模块和第1开关的连接点引出。
所述延时模块包含直流电源端,开机信号端,第一驱动信号端,第二驱动信号端,发射极接地的第3三极管,接在开机信号端与第3三极管基极之间的第5电阻,发射极接直流电源端的第4三极管,接在第4三极管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的第6电阻,接在第4三极管基极与第3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第7电阻,接在第一驱动信号端与第二驱动信号端之间的第8电阻,接在第二驱动信号端与地之间的第3电容;所述第4三极管集电极连接第一驱动信号端;所述第3三极管为NPN型,第4三极管为PNP型。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含直流电源端,第一驱动信号端,发射极接地的第1三极管,接在第一驱动信号端与第1三极管基极之间的第1电阻,并联在第1三极管基极与地之间的第1电容和第2电阻,串联在直流电源端与第1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第1继电器,阴极接直流电源端阳极接第1三极管集电极的第1二极管;所述第1开关为第1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1三极管为NPN型。
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含直流电源端,第二驱动信号端,发射极接地的第2三极管,接在第二驱动信号端与第2三极管基极之间的第3电阻,并联在第2三极管基极与地之间的第2电容和第4电阻,串联在直流电源端与第2三极管集电极之间的第2继电器,阴极接直流电源端阳极接第2三极管集电极的第2二极管;所述第2开关为第2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所述第2三极管为NPN型。
所述缓冲模块为热敏电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把控制电路分为两级,按时序要求先后进行控制,在开机瞬间热敏电阻接入电路,防止冷开机时候的开机冲击电流;在正常工作时将热敏电阻短接,使其不消耗功率,提高了电源的整机效率;在待机状态时,切断主电源电路,降低了待机功耗。具有节能环保,延时设备使用寿命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电源中的运用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接在电源的主线路中,市电经过EMI滤波整流后输给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针对开机、待机和正常工作等不同工况,根据内部时序设定将电路分配给主电源线路或待机电源线路。主电源线路经过转换输出12V和24V直流电源,待机电源线路经过转换输出5V直流电源。
参看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应用于大功率电源模块的两级控制线路,其包括:电源输入端AC-L1,主电源输入端AC-L2,待机电源输入端AC-L,串接在电源输入端和主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缓冲模块和第1开关,并联在缓冲模块两端的第2开关,控制第1开关通断的第一驱动模块,控制第2开关通断的第二驱动模块,接收开机信号分别控制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动作的延时模块;所述待机电源输入端由缓冲模块和第1开关的连接点引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0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在水泥驳船装卸船上的升降装置
- 下一篇:儿童汽车椅及其弹性胯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