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枪水冷保护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7938.2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7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曹卫文;雷雨田;吴文超;刘豫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2151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钢电炉的附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炼钢电炉炉壁上的保护氧枪的水冷保护套。
背景技术
炼钢电炉中氧枪具有废钢预热的烧嘴功能,还有吹氧切割废钢的助熔功能,有吹氧使溶池脱碳和升温的功能,还有喷炭粉造泡沫渣的功能等,因此其属于十分重要的设备。集束射流(Coherent Jet,简称COJET)氧枪是近年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氧枪。该种氧枪是应用气体力学原理,在传统氧枪上加上了伴随流系统,使氧气射流衰减速度大大放慢,形成类似于激光束的氧气射流的一种技术。这种射流能量集中,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对促进钢渣反应、均匀钢水成分与温度、减少喷溅、提高氧气利用率、提高金属收得率等都有十分明显的效果。由于穿透能力的增强,吹炼时氧枪枪位可适当提高,因此可以降低氧枪消耗。然而,该氧枪在炼钢炉中距离钢水面很近,甚至直接接触钢水,所以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必须设置水冷保护套来保护氧枪不被烧损,水冷保护套采用热传导性良好的紫铜制成,由于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目前使用的紫铜喷头均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制作而成。而在铸造过程中,又由于紫铜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和被氧化性,从而使得铸造难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冶炼和浇铸均要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再加上这种结构造型也比较困难,因此精密铸造后的水冷铜套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比如,容易产生气孔、缩孔等,而且某些死角处容易产生夹砂和冷隔缺陷。造成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烧损漏水等缺陷,更换水冷保护套和氧枪大约在4小时左右,延误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如果漏水严重甚至可能造成钢水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制造工艺简化、产品可靠性高的氧枪水冷保护套,以解决传统炼钢工艺中,炼钢炉的氧枪水冷保护套对钢材产量提升的严重制约和巨大的产品维护成本投入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氧枪水冷保护套,用于安装在炼钢电炉炉壁上,其包括一水冷座,该水冷座至少包括一插枪孔、位于插枪孔一侧的一进水口、位于插枪孔另一侧的一出水口、以及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一冷却通道,其中该冷却通道为蛇形蜿蜒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水冷座的上端面上,该冷却通道为垂直方向上蜿蜒设置,且该冷却通道长度至少大于所述水冷座高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位于水冷座的一端面上,而出水口则位于水冷座的另一端面上,该冷却通道为横向方向上蜿蜒设置,且该冷却通道长度至少大于所述水冷座宽度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的个数至少为四个,所述水冷座进一步包括至少三个过渡通道,该过渡通道在同一平面延伸,且其连接进水口到冷却通道,和连接相邻两冷却通道,以及连接冷却通道到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通道或在水冷座的上端面延伸,或在水冷座的下端面延伸延伸。
进一步包括用于封闭水冷座的上端面的固定板、穿过固定板并与进、出水口对应连接的进/出水管,其中固定板通过锁定件固定至水冷座上。
进一步包括允许所述进/出水管穿过并固定它们的一支撑板,该支撑板与进、出水管焊接连接。
其进一步包括一碳粉管,而水冷座的上端面设有一碳粉管接口,该碳粉管穿过支撑板和固定板,再与碳粉管接口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可以采用通常的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来代替以往比较复杂的精密铸造工艺,这种设计不改变氧枪水冷保护套的尺寸及主要构造,对使用性能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2、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产品合格率高,可通过锻造和焊接来保证。
3、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采用紫铜材料轧制后作为毛坯加工而成,内部组织致密,使用可靠。
4、本实用新型由于母材经过锻压相对铸件更加致密,使用过程中的抗碰撞性能明显优于铸造件。
5、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减慢氧枪射烧损的速度,从而节省成本,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钢产量,加工简便,易于推广、量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座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9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