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植骨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7839.4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1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夏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建龙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002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植 骨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植骨器。
背景技术
在脊柱手术中,为了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在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同时,常常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椎间植骨融合材料可取椎间融合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由于椎间融合器价格昂贵,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多,故很多病人要求选择取自体骨作为植骨此材料。自体骨主要有自体髂骨和术中切除的棘突和椎板骨,如何把这些植骨材料放入到植骨位置呢?平常都是在清楚椎间髓核及软骨板组织后,用血管钳夹住小块碎骨一粒一粒地从左右塞入椎间隙内,操作很不方便,速度慢,耗时长;且术中还需把硬膜和神经根牵开以方便植骨,其过程中又有可能造成脊髓神经的损伤。由于在平时的椎间植骨过程中,常常不易掌控,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的把植骨材料送到椎间的植骨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椎间植骨器。
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施的:
一种椎间植骨器,其特征在于该椎间植骨器包括漏斗和捣杆,所述的漏斗包括斗体1和导套2两部分,斗体1上口直径为3.5-5cm,斗体1下口直径为8-10mm,斗体1斜面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45°;导套2为空心的圆柱体,长为12-15cm;捣杆包括杆身4和手柄3,杆身4为实心圆柱体,与漏斗的导套2内壁紧密配合至上下滑动。捣杆的杆身4比漏斗长5-8cm,整套器械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椎间植骨器极大地方便了手术操作,实用性强,植骨速度快,节约了手术时间,同时植骨过程在导套筒中完成,避免了对脊髓神经的反复刺激和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且用该椎间植骨器能准确将植骨材料送到所需位置,使植骨量充足,增加了椎间融合率,提高了术后脊柱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椎间植骨器的示意图。
图中,a为漏斗,b为1为捣杆,其中,1为斗体,2为导套,3为手柄,4为杆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椎间植骨器,该椎间植骨器包括漏斗和捣杆,所述的漏斗包括斗体1和导套2两部分,斗体1上口直径为3.5-5cm,斗体1下口直径为8-10mm,斗体1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角度为30-45°;导套2为空心的圆柱体,长为12-15cm,捣杆包杆身4和手柄3,杆身4为实心圆柱体,与漏斗的导套2内壁紧密配合至上下滑动。捣杆的杆身4比漏斗长5-8cm,整套器械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
具体操作方式:
首先将椎间植骨器的导套2末端插入一侧椎间隙中,一助手扶着稳住斗体1,术者把小碎骨块倒入漏斗的斗体1内,再用与之内径匹配的手握捣杆的手柄3通过杆身4将碎骨推送至椎间所需位置,且可用捣杆对碎骨加压,使植骨坚实可靠,再以同法完成另一侧的植骨。且植骨过程中,因在导套2内完成,无需牵拉硬膜和神经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建龙,未经夏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8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字模型阻塞器式布源器
- 下一篇:一种单面刀具快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