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装料均压放散过程的煤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6770.3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7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唐丽杰;汤清华;姚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亨通高炉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00 | 分类号: | C21B7/00;C21B5/06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1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装料 放散 过程 煤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高炉煤气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炉装料均压放散过程的煤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高炉生产过程中要向高炉炉内不断地装入烧结矿、天然快矿、杂矿和焦炭,而高炉是高温高压容器,由炉顶常压系统装入炉内的料有一个高压常压的转换系统,这个转换系统是由炉顶设置大小料钟的开启或无料钟炉顶的上、下料罐中的上、下密封阀开关通过上料系统联锁电控及编程系统实现的。下料斗和下料罐的工作制度是往炉内布料时下料罐下料斗充压至与炉内压力相等时,打开下密封阀和下料阀及料钟,将料布入炉内,布完料后将大钟下料阀及下密封阀关严,将下料罐内压力排至与大气相等压力,在上料罐或上料斗始终处于常压(在大气压力)状态下将料装入下料罐,装完料后关闭上料阀和上密封阀,接着再往下料罐或大料斗内充压,充压用半净煤气或氮气。料罐排压放散时,下料罐内的煤气和氮气等都通过放散管路和阀门经炉顶煤气消音旋风除尘器顶部放散到大气中,而顶煤气消音旋风除尘器回收的少量粉尘在充压过程中再次被吹入下料罐,这个放散过程不仅白白浪费了能源,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高炉煤气是一种低热值的气体能源,且是有毒有害气体。例如一座年产500万吨生铁工厂,一年仅此一项放散高炉煤气约5000-7500万立方米,每立方米高炉煤气的发热值大约在3300Kj/m3左右,其中主要成分为:CO、CO2、N2、H2等,其中可燃成分CO占22-28%,CO2含量占18-23%,N2占54%,H2和其它成分含量很少。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针对高炉上料系统均压放散过程的煤气进行回收的具体工艺技术,将这种放散气体回收具有能源回收和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双重作用,也是高炉炼铁工作者进行节能减排的重大创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高炉装料均压放散过程的煤气回收装置,它可有效地将高炉装料均压放散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进行回收再利用,改进环保,并确保高炉装料系统压力稳定,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高炉装料均压放散过程的煤气回收装置,包括高炉下料罐、与此高炉下料罐连接的放散管路、分别与此放散管路连接的炉顶煤气消音旋风除尘器和半净煤气充压管路及氮气充压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炉顶煤气消音旋风除尘器的顶部设有切断阀,在所述炉顶煤气消音旋风除尘器上部设有半净煤气出气口,此半净煤气出气口与一半净煤气净化系统相连接,所述的半净煤气净化系统由与半净煤气出气口相连接的半净煤气输气管道、设置在此半净煤气输气管道上的半净煤气切断阀、与所述的半净煤气出气管道连接的布袋除尘器、与此布袋除尘器输气口连接的净煤气输气管道、设置在净煤气输气管道上的净煤气切断阀、与此布袋除尘器卸灰口连接的卸灰阀、输灰管和电控柜所组成,所述的净煤气输气管道与煤气管网相连接,所述的输灰管与粉尘回收系统相连接,所述的半净煤气切断阀、净煤气切断阀和卸灰阀与半净煤气净化系统的电控柜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高炉装料均压放散过程中在炉顶旋风消音器上增设了切断阀和一套半净煤气净化系统,使原本放散到大气中的放散将煤气进一步精除尘,达到合格后靠炉顶压力作动力将净煤气送入煤气管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维护安装;不仅有效地回收了装料均压放散过程中的有害气体,而且还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了环境压力,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在对装料均压放散过程进行煤气回收时,炉顶的布料操作与原有的操作程序相同,回收过程中煤气是在密闭系统中进行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炉装料均压放散过程的煤气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亨通高炉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鞍山亨通高炉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6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癌症的肽变体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合成糠酸莫米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