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极化天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5790.9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9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万旭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3/10;H01Q21/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天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极化天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槽孔结构的双极化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双极化天线可运用在移动无线通信领域,例如CDMA、WCDMA、GSM中,尤其是应用在基站与一个或多个移动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通讯领域。基站具有一天线装置,用于传送射频信号至移动用户终端,且用于接收各个移动用户终端所发送之射频信号,当基站的天线装置为双极化天线时,则可由该双极化天线产生两个正交极化的信号。双极化天线是一种新型天线技术,组合了+45°和-45°两副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并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因此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节省单个定向基站的天线数量。
双极化天线的结构设计相当复杂,需考虑到天线增益、阻抗匹配、尺寸大小与极化耦合等问题,使制造与组装过程较为不易。再者,双极化天线多采用两对正交的半波振子结构,利用两对半波振子的场型正交,以达成双极化的目的。具体而言,双极化天线之发射端装设有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副发射天线,在接收端设有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副接收天线,就可以得到两个信号特性互不相关的极化份量Ex和Ey。所谓定向双极化天线就是把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个接收天线制作于单一天线体中,通过极化分集接收来达到空间分集接收的效果,所以极化分集实际上是空间分集的特殊情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需单一天线,因此结构紧凑,可节省装置之空间;缺点是它的分集接收效果低于空间分集接收天线,并且由于发射功率要分配到两副天线上,将会造成3dB的信号功率损失。简而言之,仅藉由上述两正交的半波振子来达成信号收发功能,天线的增益较低,且亦可能造成极化耦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槽孔结构的双极化天线结构,可表现出细缝天线(Slot Antenna)的特性,又可利用槽孔结构调整天线匹配,同时缩小辐射区域的面积,以减少天线极化耦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极化天线结构,包括具有第一表面以及和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介质基板,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极化天线单元和第二极化天线单元,所述第二极化天线单元与第一极化天线单元垂直交叉放置且互不接触,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单元和第二极化天线单元中至少一个具有槽孔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双极化天线结构的第一极化天线单元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位于第一连接部两端的第一辐射部。
进一步的,上述双极化天线结构的第一极化天线单元上设置有槽孔结构,所述槽孔结构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的第一辐射部延伸至位于该第一连接部另一端的第一辐射部。
更进一步的,上述双极化天线结构的第一极化天线单元的槽孔结构为长条形细缝,且所述槽孔结构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V形槽。
进一步的,上述双极化天线结构的第一辐射部为T形结构。
进一步的,上述双极化天线结构的第二极化天线单元包括两个和所述第一极化天线单元不接触,且分别垂直交叉放置在第一极化天线单元两侧的第二辐射部。
进一步的,上述双极化天线结构的第二极化天线单元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于所述的两个第二辐射部。
进一步的,上述双极化天线结构的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水平极化馈入点,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垂直极化馈入点。或者,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垂直极化馈入点,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两个水平极化馈入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利用第一极化天线单元或/和第二极化天线单元上的槽孔结构表现出的细缝天线的特性,达成天线的阻抗匹配;且藉由槽孔结构可用以调整天线的场型,以提升天线特性,具体而言,可利用槽孔结构缩小辐射区域的铜箔面积,以减少天线极化耦合的问题;
2.利用槽孔结构可提高天线的接收频率,例如可接收频率1GHz以上的信号;另外,天线的可调整范围较大,故可应用于高频或低频的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结构第一表面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极化天线结构第二表面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从第一表面俯视双极化天线结构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万旭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旭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万旭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57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功率调Q脉冲激光器
- 下一篇:铰链疲劳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