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损井裸眼取换套循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4946.1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5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李相军;张艳祥;王俊军;杨育升;王道武;张震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损井 裸眼 取换套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的修井工具,特别是套损井裸眼取换套循环装置。在套损井取、换套的修井作业中应用本装置,防止套铣管柱卡钻。
背景技术
随着各大油田的逐年发展,油水井老化,套损井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裸眼取换套针对严重错断井、变形井、破裂外漏井的修复具有其他任何修井工艺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即修复完全彻底,完全可以恢复原井的一切技术指标和功能,完全能满足开发方案的要求。取换套管的施工操作一般可分套铣前期准备、套铣、取套、补接完井四大部分。套铣是取换套管必须进行的主要措施,原井套管在套铣管柱内,套铣管柱直径较大,且在地层裸眼中,特别是套铣管柱套铣至设计深度后的取套和补接套管施工中,套铣管柱被迫在裸眼中静止停留的时间过长。极易造成套铣管柱卡钻事故,严重影响了修井速度,增加了修井成本,甚至造成修井作业的失败。生产现场需要一种在取套和下新套管串施工中的各种工况下都能够随时上下活动套铣管和循环钻井液的装置,解决套铣管柱被迫在裸眼中静止停留时间太长而引起的卡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套损井裸眼取换套循环装置,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防止套铣管柱被迫在裸眼中静止停留时间过长,造成套铣管柱卡钻的事故,降低修井作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套损井裸眼取换套循环装置包括套铣管接头、套管接头和钻杆接头,套管接头上设有循环孔,将套铣管接头、套管接头和钻杆接头依次连接。通过本装置完成与套铣管柱的连接,随时活动套铣管柱、循环钻井液,防止卡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使用本装置可完成与套铣管柱的连接,随时都可以活动套铣管柱、循环钻井液,套铣管柱不会再被迫在裸眼中长时间静止停留,造成沉砂卡钻和粘滞卡钻,可有效防止套铣管柱卡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施工方便,可有效降低修井作业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套损井裸眼取换套循环装置,参见附图,本装置包括套铣管接头4、套管接头2和钻杆接头1,套管接头2上设有循环孔3,将套铣管接头4、套管接头2和钻杆接头1依次连接。套铣管接头4的小直径端的内丝扣与方钻杆的外丝扣配合,大直径端的外丝扣与套铣管柱的内丝扣配合。套管接头2的下部外丝扣与原井套管或新套管配合,其内丝扣与钻杆接头1的上端外丝扣配合。钻杆接头1两端外丝扣互为反扣,其下端外丝扣与钻杆内丝扣配合。将上述各部件按照图示的相对位置进行组装,首先将套管接头2拧入套铣管接头4,然后将钻杆接头1拧入套管接头2实现连接。
具体使用如下述:
1、在起下油层套管时使用
首先将套管接头2拧入套铣管接头4,再通过套管接头2下部外丝扣与原井套管或新下套管连接,套铣管接头4小直径端的内丝扣与方钻杆连接。然后下放方钻杆使本装置的套铣管接头4的下端外丝扣与套铣管柱的内丝扣连接,实现上下活动套铣管柱和通过循环孔3循环钻井液。
2、在起下打捞钻杆柱时使用
首先将套管接头2拧入套铣管接头4,再将钻杆接头1拧入套管接头2,最后通过钻杆接头1的下端外丝扣与钻杆连接,方钻杆与套铣管接头4的小直径端内丝扣连接。然后下放方钻杆使本装置的套铣管接头4的下端外丝扣与套铣管柱的内丝扣连接,实现上下活动套铣管柱,并通过循环孔3循环钻井液,防止套铣管柱在裸眼中静止时间过长,造成套铣管柱卡钻的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4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