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分体式结构腔体的波导隔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3822.1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8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广顺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36 | 分类号: | H01P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严志平 |
地址: | 21113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新型 体式 结构 波导 隔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器,主要应用于微波系统中,尤其是航空航天的电子设备中。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隔离器的隔离腔为整体腔,腔体内部平整度差,尺寸不易保证,安装非常不方便,效率低,且误差大,容易造成安装不一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效率高、精度高、一致性好的采用新型分体式结构腔体的波导隔离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采用新型分体式结构腔体的波导隔离器,包括隔离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腔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自身的卡槽和凹槽进行定位固定,在上腔体和下腔体的相对面上还分别设置有金属匹配块。铁氧体位于上下两块金属匹配块之间,且铁氧体和金属匹配块之间还设置有聚四氟乙烯介质;吸收体设置在下腔体一侧的凹槽内,与金属匹配块的尖角贴合;在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还设置有圆柱孔,圆柱孔内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通过盖板封装在圆柱孔内。
在上下两块金属匹配块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匹配陶瓷圆柱,上下各2个,共4个。
金属匹配块和铁氧体都为三角型。
在上腔体的下部一端还设置有方形卡槽,方形卡槽与下腔体一端的凹槽紧密配合,可以通过吸收体凹槽调整吸收体的前后位置来调整隔离度。
在上腔体的上部一端设置有圆形卡槽与下腔体一端的圆形凹槽紧密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离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分体式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能够保证安装的正确位置,减少误差,同时安装腔体内的部件也比较方便,提高了安装效率、安装质量和产品的稳定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
1、上腔体 2、下腔体 3、铁氧体 4、吸收体
5、永磁体 6、盖板 7、金属匹配快 8、磁场腔
9、方形凹槽 10、螺钉 11、吸收体凹槽 12、聚四氟乙烯介质
13、匹配陶瓷圆柱 14、螺钉孔 15、方形卡槽
16、圆形凹槽 17、圆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采用新型分体式结构腔体的波导隔离器,其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上腔体1和下腔体2,上腔体1和下腔体2通过方形凹槽9与方形卡槽15以及圆形凹槽16与圆形卡槽17相配合进行定位固定,在上腔体1和下腔体2的相对面上还分别设置有金属匹配块7,铁氧体3位于上下两块金属匹配块7之间,金属匹配块7和铁氧体3都为三角型,铁氧体3和金属匹配块7之间还设置有聚四氟乙烯介质12,吸收体4设置在下腔体2一侧的凹槽11内,与金属匹配块7的尖角贴合,在吸收体4顶端的下腔体2的侧壁还设置有一方形凹槽9,用于调整吸收体4的左右位置,使之调整隔离度,在上腔体1和下腔体2上还设置有磁场腔8,磁场腔8内设置有永磁体5,永磁体5通过盖板6封装在磁场腔8内,在上下两块金属匹配块7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匹配介质圆柱13,且匹配陶瓷圆柱13共为上下各2个,共4个。
另外,通过螺钉10安装进螺钉孔14中,使得上腔体1和下腔体2安装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微波从隔离器的一端(输入端口)向另一端(输出端口)正向传播时,铁氧体3、金属匹配块7的上沿线(即水平线)处电场比较集中,高达18.9KV/m场强,场强集中区沿上沿线滑过传输到端口1,形成端口1-端口2的正向传输,相反,为反向传输情况,能量集中区只沿60度倾斜滑过,传到吸收体4吸收,形成端口2-端口1的反向传输。
本实用新型为小型化器件,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可靠性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加工上更能保证精度,比同类非此结构的产品性能指标更好,其性能稳定性高低温试验,结果为:
表1:常温条件下传统波导法兰型隔离器与本实用新型的性能比较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广顺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南京广顺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3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