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不怕浸泡的茶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2601.2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7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詹丁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丁财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A47G19/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不怕 浸泡 茶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杯,特指一种茶叶不怕浸泡的茶杯。
背景技术
传统的茶杯一般是将茶叶直接放入杯中,然后冲水浸泡,得到茶水,直接饮品。这种泡茶方式,因为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茶水的色泽和口感都不佳。
后来有人研发了飘逸杯,是在杯子的上方架设一个盛放茶叶的滤杯,将茶叶放在滤杯中,然后冲水浸泡,得到茶水,再将滤杯从茶杯上取下,直接饮品。这种泡茶方式,因为茶叶不会浸泡在水中,茶水的色泽和口感更佳,但是,冲泡过程中,需要将滤杯在茶杯上放入、取出,操作不便,影响饮茶、品茶。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研制了一种茶叶不怕浸泡的茶杯,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不怕浸泡的茶杯,以方便操作,并获得色泽和口感好的茶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茶叶不怕浸泡的茶杯,由茶杯和滤网组成,滤网的侧边和底边固定在茶杯的内壁上,滤网的顶边与茶杯的内壁之间留有一段距离而形成放茶口,滤网与茶杯的内壁之间形成滤袋,放茶口小于茶杯的杯口,滤网上形成若干过滤孔。
进一步,所述滤网的顶边低于茶杯的顶边。
进一步,所述滤网为具有过滤孔的倾斜板。
进一步,所述滤网由具有过滤孔的倾斜板和具有过滤孔的底板组成。
进一步,所述滤网由具有过滤孔的直板和具有过滤孔的底板组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茶叶由放茶口放在滤网和茶杯内壁之间的滤袋中,然后冲水浸泡,得到茶水,即可直接饮品。本实用新型使茶叶不会浸泡在水中,茶水的色泽和口感佳,而且,因为滤网固定在茶杯内,冲泡过程中,不需要像飘逸杯那样将滤网在茶杯上放入、取出,大大方便了操作,使饮茶、品茶更为舒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一;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二;
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三。
标号说明
茶杯 1 滤网 2
过滤孔 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茶叶不怕浸泡的茶杯,由茶杯1和滤网2组成。
滤网2的形态有很多,比如图3所示滤网2为倾斜板,图4所示滤网2由倾斜板和底板组成,图5所示滤网2由直板和底板组成。不论滤网2的具体形态如何,本实用新型都将滤网2的侧边和底边固定在茶杯1的内壁上,而滤网2的顶边与茶杯1的内壁之间留有一段距离而形成放茶口,滤网2与茶杯1的内壁之间则形成滤袋,并且,放茶口小于茶杯1的杯口,一般放茶口为茶杯1杯口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为最好,既有利于放入适量的茶叶,又不影响饮品茶水,滤网2上形成若干过滤孔3。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将滤网2的顶边设计得低于茶杯1的顶边,以达到:A、避免放入太多茶叶;B、品饮时,茶杯1倾斜,滤网2顶边不会碰到鼻子;C、容易盖上杯盖;D、品饮时,茶杯1倾斜,滤袋内的茶叶不会移到茶杯1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茶叶由放茶口放入滤袋中,然后冲水浸泡,得到茶水,即可直接饮品。本实用新型和飘逸杯一样使茶叶不怕浸泡,保证了茶水的色泽和口感保持最佳,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冲泡过程不需要将滤网2在茶杯1上放入、取出,比飘逸杯操作更方便,使饮茶、品茶更为舒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范围的限定,凡依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点所做的变化与修饰,均落入其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丁财,未经詹丁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2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