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底清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2600.8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8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董正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正洪 |
主分类号: | A47L23/22 | 分类号: | A47L23/22;A47L23/2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212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清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清洁器具,尤其涉及鞋底清洁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门前垫等粗略擦拭鞋底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维持室内地面卫生的需求;除了家庭,许多高级办公楼、食品厂、制药车间或科研实验室等对工作环境的卫生要求也十分严格,鞋底的卫生成为人们开始关注的问题。为了维持室内清洁,避免户外穿着的鞋底附着物污染室内环境,人们多开始采用进出门换鞋或者穿卸鞋套等方式。家庭成员可常备家居鞋,进屋即换,但访客进出门换鞋,不仅不方便,还有可能因脚底异味引起尴尬、污染室内空气,甚至由于脚部细菌引起交叉感染等问题。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鞋底清洁器,往往是采用清洁辊轮配上贮水腔的组合模式,来清除鞋底的灰尘等污物,或在清洁辊轮之外再加设吸水装置。这种结构的鞋底清洁器,仅靠主动形式清洁,使用时较为费力、清洁和干燥效果差并且会造成再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鞋底清洁器,能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应用方便,具有更好的清洁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箱体和搁置在箱体上的盖板,所述箱体内设有干区,所述干区设置热风机,所述箱体在干区外设有可旋转的清洗刷、水箱、喷淋头,喷淋头连接水泵,所述清洗刷由电机驱动;所述盖板上设有垂直于清洗刷旋转轴的放鞋引导槽,所述清洗刷设置在引导槽的开口处,其上端超出引导槽的底面;所述喷淋头设置在清洗刷旁,在清洗刷的下方设有与箱体可分离的集水盒;所述盖板设有热风机的热风出口,所述清洁器在热风出口处设有成列排列的多个平行于水平面的第一吸水辊。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或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开口处于引导槽的前端,在所述开口前方的引导槽槽底为向上的斜面,所述清洗刷的旋转方向为其上端向着所述斜面的高端方向做旋转运动;所述引导槽在所述槽底斜面的最高处设有所述水箱的进水口及其盖板。
所述盖板的外表面上,在第一吸水辊的两侧还设有垂直于水平面的第二清洁辊,所述第二清洁辊成排设置。
所述箱体由隔板分割为干燥室、动力控制室、集水室和水箱;上述四室在箱体内的分布为:所述干燥室为箱体一侧的一列、集水室和水箱为箱体另一侧的一列、动力控制室为箱体中间的一列;热风机的出风头处在干燥室中并处于第一吸水辊的下方,所述热风出口处于对应干燥室处的所述盖板上,所述集水室设置所述清洗刷、喷淋头和集水盒,清洗刷的电机设置于所述动力控制室中,所述动力控制室还设置电气控制部分,所述水泵设于水箱内。
它在引导槽的前端设置设置第一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开关控制清洗刷和水泵的起动和关停,所述清洁器在第一吸水辊旁设有第二感应开关,所述第二感应开关控制热风机的起动和关停。
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包含的两个感应开关,其位置满足以下条件:所述两个感应开关分别设于同一列的相邻两个第二清洁辊之间,且位于所述的相邻两个第二清洁辊外围连线所形成的区域内部;所述两个感应开关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吸水辊平行。
所述箱体内设有可转换外接交流电的变压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实验室、食品加工厂、高级办公楼等需要保持室内清洁的场所,有效预防了鞋底对屋内地面的污染,避免进门换鞋的麻烦,且无需使用鞋套等一次性用品,既环保又节省了开支。并且,本实用新型利用喷淋头对毛刷的流动性水源冲刷,增强了清洁效果,也有利于保持毛刷自身的清洁卫生;对鞋底通过清洗、主动式的吸干和自动式的热风机吹干,能起到彻底,快捷,使用方便的干燥效果,迅速去除鞋底污物,有效地将赃物细菌隔离在门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盖板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盖板沿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盖板后的正视图,示出箱体内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正洪,未经董正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2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