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废油管定位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1650.4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4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美;陈延辉;曾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37/00 | 分类号: | B62J3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油管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废油管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废油管连接于化油器的底部,起排出化油器内废油的作用。目前,废油管除上端的连接点外,其余部分悬空,这样废油管自然下垂,会与发动机相贴靠。由于发动机高速运行后表面的温度很高,容易将废油管烫坏,甚至于将废油管内残留的汽油点燃,存在烧车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废油管定位结构,以消除发动机高温对废油管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废油管定位结构,包括化油器、进气管、发动机、废油管、支架和管夹,其中化油器的出油口通过进气管与发动机的进油口连接,该化油器底部的废油口与废油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废油管的上部从支架中穿过,该支架固定在进气管上,所述废油管的下端由管夹夹住,该管夹与发动机相固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废油管的上端与化油器相接,废油管的上部管身由支架定位,而废油管的下端通过管夹支撑,这样废油管的管体不会与发动机表面接触,且废油管的管体与发动机的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不会受发动机高速运行后表面高温的影响,在避免废油管被烫坏的同时,消除了烧车等安全隐患。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制作,并有利于快速装配,所述支架为长条矩形薄片,该支架的一端开有供废油管穿过的过孔,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进气管固定。
所述管夹通过螺栓与发动机的曲轴箱体相固定,这样管夹拆装既快捷又方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废油管支撑定位,使废油管不与发动机接触,从而消除了发动机高温对废油管的影响,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等特点,在各种类型的摩托车上均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旋转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化油器1、进气管2、发动机3、废油管4、支架5和管夹6构成,其中化油器1的出油口与进气管2的一端连接,该进气管2的另一端与发动机3的进油口连接。所述化油器1、进气管2及发动机3均采用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化油器1底部的废油口与废油管4的上端连接,废油管4的上部由支架5定位,该支架5为长条矩形薄片,在支架5的两端均开有过孔,所述废油管4的上部从支架5一端的过孔中穿过,支架5另一端的过孔通过穿设的螺栓与进气管2固定连接。所述废油管4的下端由管夹6夹住,该管夹6通过螺栓与发动机3的曲轴箱体相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容器封头埋弧焊焊接小车
- 下一篇:火焰切割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