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火板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9427.6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3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健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29 | 分类号: | B28B1/29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板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成型装置,尤其是一种防火板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防火板的生产,不论是手工工场生产、半自动机械生产,还是全自动生产线生产,均采用以下工艺进行生产。首先,将氧化镁、氯化镁、填料、骨料、改性剂等按生产工艺将这些材料投入缸中,搅拌,混合,形成均匀的浓稠浆料,再经过模板铺料,碾压平整,光滑抚平等工艺过程定形;经过静停,养护,使水化反应进行彻底,固化成型。上述模板包括由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两端端板和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侧侧板包围构成的矩形框架、水平设置于矩形框架内的底板。为了提高加工效率,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宽是在防火板长宽整数倍的基础上增加加工余量后确定,因此,板坯成型后还需要将板坯切割成多个满足设计尺寸的防火板。
板坯尺寸大,因此生产场所占地面积大。切割加工不仅加工效率低、尺寸控制差,而且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粉尘、噪声导致环境污染,浪费能源,提高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场所占地面积小的防火板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火板成型装置,包括由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两端端板和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侧侧板包围构成的矩形框架、水平设置于矩形框架内的底板,所述矩形框架通过底板分隔为上部的型腔和下部的存储腔,所述底板通过设置于存储腔内的高度调整机构支撑;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减去高度调整机构的最大高度为防火板的厚度,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减去高度调整机构的最小高度为防火板厚度的整数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形成一张防火板后,通过高度调整机构调节底板的高度,通过硬板或聚酯膜覆盖于已形成的防火板顶面形成隔离,隔离后便可在隔离板或膜上重新进行铺布材料,开始新一张防火板的成型,无需等待上一张防火板彻底固化,张与张之间的加工间隔小,加工节奏快,效率高。当一组防火板生产完毕后,便可从装置中将所有的防火板取出,整组进入养护室养护,养护效率高、占地小。因此通过高度可调的底板,实现了成型空间的纵向发展,减小了生产场所的占地面积。
为了使得高度调整机构能够自适应高度的调整,所述高度调整机构由弹簧构成。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防火板的厚度、平整度控制,设置与防火板顶面滑动配合的抹平机构,所述抹平机构的长度与型腔长度或宽度相一致。
为了避免切割加工,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宽与防火板长宽设计值相一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抹平机构为抹平板。
为了方便操作,所述抹平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滚轮,对应矩形框架顶端设置有与滚轮相配合的导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火板成型装置,包括由位于长度方向两端的两端端板1和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侧侧板2包围构成的矩形框架、水平设置于矩形框架内的底板3,所述矩形框架通过底板3分隔为上部的型腔和下部的存储腔,所述底板3通过设置于存储腔内的高度调整机构支撑;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减去高度调整机构的最大高度为防火板8的厚度,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减去高度调整机构的最小高度为防火板8厚度的整数倍。
当形成一张防火板8后,通过高度调整机构调节底板3的高度,通过硬板或聚酯膜覆盖于已形成的防火板8顶面形成隔离,隔离后便可在隔离板或膜上重新进行铺布材料,开始新一张防火板8的成型,无需等待上一张防火板8彻底固化,张与张之间的加工间隔小,加工节奏快,效率高。当一组防火板8生产完毕后,便可从装置中将所有的防火板8取出,整组进入养护室养护,养护效率高、占地小。因此通过高度可调的底板3,实现了成型空间的纵向发展,减小了生产场所的占地面积。
上述高度调整机构可以是任意的直线驱动机构,如气缸、油缸、千斤顶等,也可以是通过丝杆驱动的剪刀支架。为了降低制作成本,方便制作,所述高度调整机构由弹簧4构成。由于防火板8尺寸固定,因此每一张防火板8的重量一致,在隔离后在隔离板或膜上重新进行铺料后,弹簧4自动下降,能够自适应底板3高度的调节。为了保证底板3的稳定,可以设置多根弹簧4,但过多可能导致调整不一致,影响控制精度。因此,最好的,沿底板3长度方向在底板3两端分别设置一根弹簧4。
为了保证支撑的稳定,上述高度调整机构即弹簧4、侧板2、端板1均通过底座支撑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健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科健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94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平衡装置的便携式帆船
- 下一篇:一种用于预防鼻孔疤痕挛缩的扩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