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表计量箱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8842.X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0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阙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阙晓春 |
主分类号: | G01R11/04 | 分类号: | G01R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表 计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尤其涉及一种电表计量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表箱一般采用钢制、塑料的材质。一般都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1、箱体密封性能没有一定的保障,如漏水现象;2、通风散热部位的设计不一定合理,降低了防护等级;3、箱体防盗措施不一定可靠;4、客户对箱体要求的安装方式不一定得到满足;5、箱体外观造型、内部电器元件的布局等一些的设计理念不一定的到客户认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稳定,尺寸精度高,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的电表计量箱。
本实用新型的电表计量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座、分别位于底座左右两侧的侧板和位于底座上方并与侧板相连接的上盖,底座上设有出线孔,所述底座的后侧设置有计量区门板和空开区门板,计量区门板和空开区门板之间通过后门连接板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进线防水檐,进线防水檐的上部设有吊环,进线防水檐下部设有进线孔,所述底座的前侧设置有计量区门和空开区门,计量区门和空开区门上均设有三角联动门锁,所述上盖与两个侧板以及计量区门板和空开区门板均连接固定,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计量区与空开区隔板,计量区与空开区隔板将箱体内隔成计量区和空开区,其中,在所述计量区的内部装有电表安装梁,电表安装梁上固定有SMC万能支架,空开区门的内部设置有绝缘板。
本实用新型的电表计量箱,在箱体前侧的计量区门与箱体内部的电表安装梁之间装有第二道观察门,第二道观察门上设置有防盗锁。
本实用新型的电表计量箱,所述侧板的中部都设有提手,提手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通风散热窗。
本实用新型电表计量箱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由积木式拼装而成,全封闭有一定的密封性能,且顶盖帽檐的设计足以解决漏水问题。而通风窗的设计不管是在外观上还是模具的成型上都有一定的优越性,本实用新型外观造型设计美观、比例匀称、线条流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表计量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表计量箱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表计量箱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表计量箱的左视图;
图5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表计量箱的后视图;
图8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表计量箱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8,本实用新型的电表计量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底座1、分别位于底座1左、右两侧的侧板2和位于底座1上方并与侧板2相连接的上盖3,底座1上设有出线孔14,底座1的后侧设置有计量区门板4和空开区门板5,计量区门板4和空开区门板5之间通过后门连接板6连接,侧板2上设有进线防水檐21,进线防水檐21的上部设有吊环22,进线防水檐21下部设有进线孔23,底座1的前侧设置有计量区门11和空开区门12,计量区门11和空开区门12上均设有三角联动门锁13,所述上盖3与两个侧板2以及计量区门板4和空开区门板5均连接固定,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计量区与空开区隔板7,计量区与空开区隔板7将箱体内隔成计量区和空开区,其中,在计量区的内部装有电表安装梁8,电表安装梁8上固定有SMC万能支架81,空开区的内部设置有绝缘板9。
本实用新型的电表计量箱,在箱体前侧且位于计量区门11与箱体内部的电表安装梁8之间装有第二道观察门10,第二道观察门10上设置有防盗锁101。
本实用新型的电表计量箱,侧板2的中部都设有提手24,提手2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通风散热窗25。
本实用新型箱体由积木式拼装而成,全封闭有一定的密封性能,且进线防水檐21和上盖延出20mm的设计足以解决漏水问题,而通风散热窗25的设计不管是在外观上还是模具的成型上都有一定的优越性,本实用新型外观造型设计美观、比例匀称、线条流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阙晓春,未经阙晓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辆尾灯的间接照明装置
- 下一篇:发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