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催化氧化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8767.7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1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魏顺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B01D53/8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氧化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本专利涉及一种气体净化的催化氧化反应器,尤其适用于食品级二氧化碳脱烃和有机废气治理的催化氧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催化氧化法,主要原理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燃气体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H2O等氧化产物。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使氧化反应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而且使反应更彻底。该方法应用于气体净化领域,主要用于除去惰性气体氛围中的可燃性杂质,例如生产食品二氧化碳过程中除去二氧化碳中的烃类杂质,有机废气治理过程中除去废气中的有机物。
目前工程上设计的催化氧化系统,一般由换热器、气体加热器、反应器等多台设备组成,未反应的气体先经过换热器和气体加热器,将温度预热至催化剂活性温度以上后,进入反应器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反应后的气体经过换热器与未反应的气体换热被冷却后去后工序。显著不足在于设备多、投资大、结构不紧凑、占地多。
中国专利ZL01113015.6公开了一种“食品二氧化碳精制塔”,该专利将传统的换热器、气体加热器和催化剂框结合在一起,但有以下不足之处:(1)更换催化剂不方便。每次更换催化剂时需要将内件吊出外筒,卸出旧催化剂后再将内件吊进外筒内,重新装填新催化剂,过程繁琐,耗时长,且需要起重机械协助,耗费人力物力;(2)缺少温度测量装置,无法知道内部反应情况,无法对内部发生的催化氧化反应过程进行必要的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剂装卸方便,结构简单合理、设备投资小的催化氧化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催化氧化反应器,包含外筒和内件两部分,所述外筒筒体内装有内件筒体,所述内件筒体上部装有催化剂框,该内件筒体下部装有换热器,所述催化剂框中心设置有中心管,其关键在于:所述催化剂框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催化剂自卸斗,该催化剂自卸斗呈锥形,且锥面上分布有筛孔,所述催化剂自卸斗上端与催化剂框连通,所述催化剂自卸斗下端连接催化剂自卸管,该催化剂自卸管穿过换热器,所述催化剂自卸管下端位于外筒下端催化剂卸出口处;所述中心管与换热器之间连接有升气管。使用后失活的催化剂经过催化剂自卸斗、催化剂自卸管、催化剂卸出口排出。
上述催化剂框内插入有热电偶,该热电偶从外筒上端自上而下穿入催化剂框内。热电偶能够测量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可以对内部反应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上述中心管上端连接分气盒,所述中心管与分气盒相通,所述分气盒内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冷激管。上述冷激管由环形管和直管连通构成,所述直管外端从外筒上端伸出,所述环形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通孔。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以适当调节反应温度。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催化氧化系统中的换热器、气体加热器、催化剂框组合成一个设备,减少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
(2)设置催化剂自卸装置,更换催化剂时不需要将内件吊出外筒,更换催化剂简单方便,节省更换时间和人力物力消耗;
(3)设置热电偶,能够测量反应器内部的温度,可以对内部反应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为控制调节提供依据,使操作控制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清洁和更换的超净台视窗
- 下一篇:用于织物涂层浆料的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