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背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8431.0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6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亚伦 |
主分类号: | A45C3/02 | 分类号: | A45C3/02;A45C15/00;A45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 11352 | 代理人: | 赵红梅 |
地址: | 美国纽约州纽约***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背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背包,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背包。
背景技术
背包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生活用品之一。其用途多种多样,如学生上学盛装各种书籍,或外出办事或旅行时盛装各种所需物品等等。常用的背包一般包括一背带以及一包本体。包的本体一般包括前包面、背包面、侧包面及底包面,各个包面相互缝制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中空可盛装物品的包本体,再将背带固定在包上,既形成了人们日常用的背包。
现在人们对背包的使用多局限于简单的盛装物品上,忽视了背包在使用中其他功能方面的开发。不论对于学生或是普通成人,都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晚上回家,背着背包在漆黑的马路上行走,如何保证自己的行路安全?或者天气不好时,光线昏暗时,如何使自己能警示到路上行驶的车辆?
鉴于上述,很有必要研制一种具有发光警示功能的背包。
台湾专利申请案号为:96137241名称为发光纱线及具有该发光纱线之发光织物,公开了一种发光纱线。该发光纱线至少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封装,具有两个以上的电极,两条以上导线纱线,其中各该导电纱线分别与该些电极其中之一电性连接,且各该导电纱线彼此电性绝缘。
但是上述台湾专利并没有公开如何将这些导线纱线进行使用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背包,从而具有警示功能,拓展了背包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光包,包括包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发光纱线(2),所述发光纱线(2)布置在包体(1)的包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纱线(2)布置在背包的前包面(11)上。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纱线(2)沿背包前包面(11)的边沿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纱线(2)数量为一条,沿背包前包面(11)的边沿完整一圈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纱线(2)数量为多条,沿背包前包面(11)的边沿不相互连接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纱线(2)设计有感测器(4)及光源致动器(5),所述感测器(4)与光源致动器(5)串联在发光纱线(2)的电路上,所述感测器(4)感测外界信号变化并传递至光源致动器(5),所述光源致动器(5)接收感测器(4)感测信号,并产生光源致动信号控制发光纱线(2)的亮灭。
进一步的,所述感测器(4)为一机械式开光、一光转换器、一声音转换器、一振动转换器或上述之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感测器(4)根据根据外界信号的强弱变化产生不同的感测信号,所述光源致动器(5)根据感测信号产生强弱变化的光源致动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纱线(2)的发光强度和/或频率与光源致动信号的强度和/或频率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纱线(2)外包裹有布料,所述布料缝制在背包(1)的包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发光纱线布置在背包包面上,使得发光背包具有了警示的功能,增加了使用者的安全。同时通过的感测器及光源致动器,使得该发光背包具有了自动感应的警示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发光纱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纱线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的发光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它主要包括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发光二极管23,荧光材料24,导电纱线25等。导电纱线25分别与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电性连接,且各该导电纱线彼此电性绝缘,使发光二极管23发光,通过加入荧光材料24,可以控制该发光纱线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第一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背包包括一背带以及一包本体。 包的本体一般包括前包面11、背包面(图中未示出)、侧包面12及底包面13,本实施例是将图1所示的发光纱线2布置在背包的前包面11上。所述的布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优选缝制方式。如此,可以使背包具有了发光的功能,也即具有了警示的功能。
发光纱线2在背包的前包面11上的布置位置可以是多种的。优选如图2所示的位置,即沿背包前包面11的边沿完整一圈布置,如此布置可以使得使用最少的发光纱线材料取得最好的发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亚伦,未经陈亚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4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变更签约数据的系统、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