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片料上料及模压后自动脱模卸料传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228168.5 | 申请日: | 201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6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利;钟长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市天瑞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3/34 | 分类号: | B29C43/34;B29C43/50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席树文 |
| 地址: | 72101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片料上 料及 模压 自动 脱模 卸料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重型卡车内饰件生产线,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大台面模压机柔性面料的上料和模压件的自动脱模和卸料传送,属于机械结构技术和汽车内饰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内饰件生产线上大台面模压机的物料上料输送和模压件的卸料、输送均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或存手动的方式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传送装置多为刚性导轨加电动和气动装置,结构复杂,一旦装置设计安装定型就难以改变,且制造成本高。存手动上料方式对大台面压型机来说,用人多、操作不方便,操作人员必须在压机滑块下面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极不安全,不利于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片料上料及模压后自动脱模卸料传送装置,以解决大台面模压机柔性面料的上料传送、模压件的自动脱模和卸料传送问题,降低设备制造安装费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确保安全生产。
具体地说,一种柔性片料上料及模压后自动脱模卸料传送装置,其是包括用于容纳并张紧柔性片料的料框、用于张紧料框并提供其移动轨道的柔性导轨、用于安装柔性导轨的支架,柔性导轨安装在支架上,料框张紧安装在柔性导轨上并可以左、右移动;同时还包括固定在模压机滑块四角的四个压杆,且压杆 下端部装有定滑轮,四个压杆的安装位置分别在加料框四个角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柔性导轨为两条平行安装的钢丝绳,支架包括后支架和前支架,钢丝绳前端固定在前支架横梁上,后端分别穿过定滑轮加配重块后并自由下垂,定滑轮安装在后支架横梁上左、右两侧;后支架横梁中间安装一个定滑轮,前支架横梁中间也安装一个定滑轮;钢丝绳上装六个动双滑轮组,同时钢丝绳上也装六个动双滑轮组,动滑轮组中每个动滑轮上连接一个拉簧,每个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抓料钩构成料框。
优选的,动滑轮组中两边最前端的滑轮组用刚性杆连接,动滑轮组中两边最后端滑轮组用刚性杆连接;刚性杆的中点连接上料拉绳,刚性杆的中点连接卸料拉绳;上料拉绳穿过后支架上的定滑轮,绳头固定在后支架上;卸料拉绳穿过前支架上的定滑轮,绳头固定在前支架上。
优选的,在上料拉绳上安装可调定位挡块。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模压机出入料方向的前后端各安装一组支架,后端支架上两边各安装一个定滑轮,两端支架上中间也各安装一个定滑轮,分别将两条钢丝绳前端固定在前端的支架上,后端分别穿过后支架上两边的定滑轮,每条钢丝绳的后端头加配重后自由下垂,增大钢丝绳的张力。钢丝绳通过滑轮及配重,张紧在前后端的支架之间,构成两条柔性导轨。在每条柔性导轨上装六个动双滑轮组,将两边最前端的动滑轮组用一刚性杆连接,两边最后端的动滑轮组也用一刚性杆连接;在前端刚性连杆中点连接一根拉绳,绳头穿过前支架横梁中间的定滑轮,在后端刚性连杆中点也连接一根拉绳,绳头穿过后支架横梁中间的定滑轮。选用12个合适的拉簧,分别连接在12个动双滑轮组上,每个拉簧另一端连接一个抓料钩。12个带拉簧抓料钩的动滑轮组和两个刚性连杆构成柔性加料框。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在模压机滑块上安装四个压杆,压杆下端部装定滑轮,四个压杆的安装位置分别在柔性加料框上料定位后四个角正上方,每个压杆的总长度以其下端定滑轮轴心与上模具下边沿平齐为准。
本实用新型利用钢丝绳作为柔性导轨,用带拉簧和抓料钩的动滑轮组和前后两端的刚性杆组成柔性加料框,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改变两根钢丝绳间的间距就可针对不同幅宽面料实施送料和模压件脱模卸料,改变拉簧和抓料钩的长度就可针对不同形状的面料实施送料和模压件脱模卸料,所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种规格形状的面料传送,彻底改变了人工送料的落后方式,安装费用和材料费用低,材料均为易购普通材料。使用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抓料钩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1.1)-钢丝绳;2-后支架;2.2-前支架;3(3.3)-定滑轮;4-配重;5-动滑轮组;5.5-动滑轮组;6-可调定位挡块;7(7.7)-拉簧;8(8.8)-抓料钩;9(9.9)-刚性连杆;10-上料拉绳;10.1-卸料拉绳;11(11.1,11.2,11.3)-压杆;12(12.1,12.2,12.3)-压杆下端定滑轮;13-后支架拉绳滑轮;14-前支架拉绳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市天瑞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宝鸡市天瑞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1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