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导电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8076.7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5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兴;高志男;张永艳;刘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中科天道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24 | 分类号: | H01R39/24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 发电 机组 防雷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接地系统中传导雷电流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导电刷。
背景技术
在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设计上,相对转动的两个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雷电流的传导,以免设备遭受雷击。现有的防雷措施是采用碳刷或类似的产品固定在其中一个设备上,与另一个设备以滑动摩擦的方式传送雷电流。由于碳刷采用碳为主要原料,属于一种易耗元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摩擦而被磨没有了,需要经常更换,既增加了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又给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带来不便。而且,碳刷磨掉的碳粉对机组还会造成污染,不利于机组的日常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采用碳刷进行防雷而需要经常更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导电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块及铜合金丝,其中金属块朝向转动件的表面均布有多个铜丝压入孔,每个铜丝压入孔内均设有铜合金丝。
其中:所述金属块为铝块;金属块上开有通孔;所述铜合金丝为32束,每束为512根,对折后压入金属块中,对折后的铜合金丝为1024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铜合金丝具有高耐磨性,尽管与部件滑动摩擦工作,仍然完好无损,具有免维护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导电性,32束、每束512根对折成1024根铜合金丝,总截面积相当于95平方的铜线,有利于雷电流的快速通过,减小设备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块为铝块,导电性好,成本低,便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1为金属块,2为铜合金丝,3为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接地系统中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传导雷电流,包括金属块1及铜合金丝2,其中金属块1为铝块铸造而成。在金属块1朝向转动件的表面,预加工出多个均布的铜丝压入孔。铜合金丝2为32束,每束为512根,对折后压入金属块1的各个铜丝压入孔中,对折后的铜合金丝为1024根。在金属块1上开有通孔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导电刷支架上,再将支架固定在部件A上,用导线缠绕在金属块1的通孔3上、再与部件B相连。在将防雷导电刷安装在支架上的时候,可以进行调整,确保防雷导电刷的铜合金丝部分与部件B紧密接触。这样,当部件B相对于部件A运动的时候,导电刷的铜合金丝部分与部件B滑动摩擦,确保雷电流的传递。
以转动的主轴为例,先将防雷导电刷调整好后固定在导电刷支架上,保证铜合金丝与主轴紧密接触,然后将支架固定在轴承座上。当主轴转动时,即可将轮毂的雷电流通过主轴部件的防雷导电刷传导至接地网。
本实用新型的铜合金丝为磷铜合金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中科天道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中科天道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