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下料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8034.3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1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培利;姜淑华;沙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平华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7/08 | 分类号: | B65G27/08;B65G27/04;B65G27/1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5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下料机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动下料机,尤其是一种适应用于大型的矿石的振动下料机。
二、背景技术
在矿石开采时,矿石从矿井中被提升出后,矿石要被传送到特定的地方,因此对矿石的传送的振动下料机是一个重要的矿山设备,在现有的矿石传送主要是使用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安装不方便,易磨损,使用寿命短,更换维修也不方便,同时下料速度快、不均匀,大块矿石又传送不动,易造成矿石的堆积。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下料机,降低了矿石传送速度,下料均匀,特别适合大块矿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下料床、前支撑和后支撑,下料床设置为喇嘛口型,前支撑分别设置在下料床的前端的两个侧面上,前支撑设置为料床固定联接,后支撑设置在下料床的后端的下侧面上,后支撑设置为与下料床固定联接,后支撑上设置有联接孔。
前支撑架与支撑水平导轨接触,后支撑架设置为与电机联接,矿石从下料床的前端入口进入,在电机的带动下,下料床振动,使矿石沿下料床慢慢移动,实现传送,由于设计了下料床、前支撑和后支撑,使矿石缓慢移动,因此降低了矿石传送速度,下料均匀,特别适合大块矿石。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支撑的水平线与下料床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0°-15°,下料床的前端入口宽度a与后端的出口宽度b比值设置为0.25-0.32。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起吊钩,在下料床的侧面上的上部的两端设置有起吊钩,起吊钩设置为与清洗床固定联接。方便起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下料床1、前支撑2、后支撑3和吊钩6,下料床1设置为喇嘛口型,下料床1的前端入口宽度a与后端的出口宽度b比值设置为0.29,前支撑2分别设置在下料床1的前端的两个侧面上,前支撑2设置为料床1固定联接,前支撑2的水平线与下料床1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3°,后支撑3设置在下料床1的后端的下侧面上,后支撑3设置为与下料床1固定联接,后支撑3上设置有联接孔,在下料床1的侧面上的上部的两端设置有起吊钩6,起吊钩6设置为与清洗床1固定联接。
前支撑架2与支撑水平导轨接触,后支撑架3设置为与电机联接,使下料床1与水平线呈α角安装,矿石从下料床1的前端入口进入,在电机的带动下,下料床1振动,使矿石沿下料床1慢慢移动,实现传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二个实施例中,前支撑2的水平线与下料床1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0°,下料床1的前端入口宽度a与后端的出口宽度b比值设置为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施例中,前支撑2的水平线与下料床1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5°,下料床1的前端入口宽度a与后端的出口宽度b比值设置为0.32。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下料床1为一体式,在电机带动下,使下料床1振动,从而使矿石缓慢移动,特别适合大块矿石。
2、由于设计了前支撑2的水平线与下料床1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10°-15°,下料床1的前端入口宽度a与后端的出口宽度b比值设置为0.25-0.32,使矿石的进入量与矿石的移动速度相配备,提高了矿石的传送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3、将原有的传送设备改成大的料斗,解决了大块矿石传送不动的问题;将原有的下料斗改成大的振动式下料,有效的解决了下料均匀、不易堆积的的问题。
在振动下料机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下料床1设置为喇嘛口型,前支撑2分别设置在下料床1的前端的两个侧面上,前支撑2设置为料床1固定联接,后支撑3设置在下料床1的后端的下侧面上,后支撑3设置为与下料床1固定联接,后支撑3上设置有联接孔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平华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平华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