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平面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6850.0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8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屈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屈直 |
主分类号: | A61C19/04 | 分类号: | A61C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平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科使用的测量仪器,特别涉及全口义齿的修复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平面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口义齿修复制作过程中,上颌蜡堤平面的确定一般需要用平面规来完成。然而,传统的平面规呈一体不可调节,如CN200520031450.3,《颌平面快速测定板》专利介绍的那样,它是在梯形平面板状的颌平面规的中间设有向后突出的托板(本专利申请中称为内弓),供患者用嘴咬住,两侧各设有一个侧翼板(本专利申请中称为外弓)伸出患者口外。使用这种测定板确定平面时会导致误差产生,抑或对于面颊过胖或口裂过小等特殊的患者无法进行测量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的平面规适应性差的问题,将整体式的平面规改变为组合、可调式结构,以适应各种面型及胖瘦的患者。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可调式平面规,它包括供患者用嘴衔咬的内弓和位于患者口两侧的外弓,其特殊之处是在内弓上开有纵向开口或凹槽,在外弓上开有横向开口或凹槽,利用螺钉通过内弓和外弓上的开口或凹槽将它们安装在两块夹板中间,内弓可以相对于夹板上下升降,外弓可以相对于夹板左右移动,内弓的下部表面上刻有刻度。
上述夹板为两块,分别位于内弓和外弓的上面和下面。夹板上有供螺钉通过的安装孔,以便将内弓、外弓和夹板连结为一体。夹板的上面中央标有刻线。也可以将上述方案进行改进,即在内弓和外弓上加工通孔,在夹板上对应内弓和外弓的位置设有开口或凹槽。
该可调式平面规使用时,先根据上颌石膏模型或蜡牙合堤确定内弓的大小型号,对于特殊弓形者可临时制作与之相匹配的树脂内弓。选择好内弓后,安装已消毒好的内弓并调节使其达到合适位置后旋紧相应螺钉固定内弓,将内弓及上颌蜡堤一同放至口内就位,并使夹板上面中央标有的刻线与患者口腔中线对齐。然后调节外弓使其与患者面颊部贴合后旋紧相应固定螺钉,之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需使用鼻托测量板配合平面规使用:首先将鼻托测量板放置于鼻根部比对双眼瞳孔连线与平面规的夹板是否平行,以确定上颌前部平面,然后将鼻托测量板放置于患者两侧面颊部以比对鼻翼耳屏连线与两侧外弓是否平行,以确定平面。内弓下部表面上的刻度可用于测量“美学前牙弓”的弧长,即上颌蜡堤尖牙牙尖之间的弧长。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内弓可前后调节、外弓可内外向调节,故适合于各种面型及胖瘦的患者,外弓更能贴合患者面颊部,因而增加了测量的准确性。内弓由不锈钢或者或其它耐高温高压金属制作,并且能从夹板上取下,这样便于消毒,安全性高,防止交叉感染。如有可能,内弓亦可按相应规格批量制作成一次性塑料制品,从而杜绝口腔内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A---A剖视图,图3为夹板的主视图,图4为该可调式平面规使用状态中测量夹板是否与双眼瞳孔连线平行的图,图中B代表可调式平面规,C代表鼻托测量板,图5为该可调式平面规使用状态中测量外弓是否与鼻翼耳屏连线平行的图,图中B代表可调式平面规,C代表鼻托测量板。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可调式平面规,它包括供患者用嘴衔咬的内弓4和位于患者口两侧的外弓1,在内弓4上开有纵向开口或凹槽4.1,在外弓1上开有横向开口或凹槽1.1,利用螺钉2通过内弓4和外弓1上的开口或凹槽将它们安装在两块夹板3中间,内弓4可以相对于夹板3上下升降,外弓1可以相对于夹板3左右移动,内弓4的下部表面上刻有刻度4.2,在夹板3的中央刻有刻线3.1,在夹板3上设有三个安装孔3.2。
本文中的(occlusion)字是口腔专业术语,表示运动中的上下牙咬合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由华西医学院的邹海帆教授创造“”字以表达相应于occlusion的学术观点。相关专著:《学理论与临床实践》,韩科,张豪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另外在《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三版,邱蔚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中也提到了相应概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屈直,未经屈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6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