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庭用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6571.4 | 申请日: | 201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5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茂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勇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通道 平行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用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因其无限性、清洁性等而具有日益巨大的应用价值。其中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生活热水,目前也已经推广到采暖乃至空调领域,其集热形式主要有平板式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闷晒式热水器等,其中真空管集热器还可复合为热管真空管、U型管等形式。其中真空管集热器比平板式冬季效率更高,且可更方便的采取各种防冻措施,但是真空管内部水容积属无效容积,即实际上这部分水无法取出利用,且吸热管之间存在的间隙使其实际太阳能有效利用面积减少约25~30%,管内易结垢、系统漏水点多且影响范围大;而平板集热器全部太阳能辐照面积可利用,且管内水容积小得多,因而夏季日平均效率更高,且更易于实现建筑一体化,但是其冬季由于对流换热作用加剧而大幅降低日平均效率,而且防冻较困难,因而传统上被认为冬季热工性能不如真空管集热器。
从实用需求和技术发展方面均要求进一步提高冬季热工性能,以实现冬季有效太阳能制热水(而非仅仅是依靠辅助电加热)。而目前太阳能集热器均由于冬季热效率低而需要设计更大面积的集热器,这将直接导致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成本增加,或者往往耗费大量电能制热水。
另外,目前实际应用的大多数家庭用太阳能热水器采用开式水箱,即水箱内部有一溢水孔通过细管与空气连通,空气中的杂菌很容易进入箱内水体,而其水温通常在45~50℃以下,很适合包括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在内的微生物生长,因此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水通常两三天使水质严重变差,长期使用这样的水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为此,有必要寻求创新性的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冬季太阳能集热效率。目前微通道平行流换热技术已经获得重大发展并逐步走向实用化,利用该技术及其微通道扁管结构的具体热工和工艺特点,制作全新的太阳能集热元件,将有可能实现冬季高效太阳能热利用和低成本、低运行费,将是一种全新的太阳能集热形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针对目前真空管或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缺点,采用全新的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元件结构代替传统的管板式等平板式集热元件,开发一种新型家庭用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热水器,可大幅提高太阳能热效率,特别是结合真空盖板结构可有效提高冬季日平均效率,以满足冬季太阳能高效制热水的需要,并有利于控制产品成本、改善热水水质。
为此,本实用新型由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装置、蓄热水箱和/或间接连接换热器组成,其特征在于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装置(1)包括保温底座(2)和侧板(7),其上部为透光盖板(5),保温底座(2)的保温层之上设置有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元件(3),该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元件(3)的表面复合有一层选择性太阳能吸收膜(9),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装置(1)的上部设置有蓄热水箱(201、301或401)。
蓄热水箱的结构形式采用带有外置式换热器(202)的外置式水箱(201)、带有内置式换热器(302)的内置式水箱(301)或不带换热器的空壳式水箱(401)。当采用外置式水箱(201)时,管路中设置太阳能循环泵(203),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装置(1)的工质进口、出口分别与外置式换热器(202)的工质出口、进口相连。当采用内置式水箱(301)时,管路中设置或者不设置太阳能循环泵(303),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装置(1)的工质进口、出口分别与内置式换热器(302)的工质出口、进口相连。当采用空壳式水箱(401)时,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装置(1)的冷水进口、热水出口分别与空壳式水箱(401)的冷水口、热水口相连,空壳式水箱(401)的冷水口(B)与自来水相连,热水口(A)与用户用水末端相连,并且空壳式水箱(401)的热水口(A)处设置有阀门,当使用热水时可暂时将集热装置的出水口暂时关闭。
微通道平行流太阳能集热元件(3)包含一个或若干个挤压成型的铝制微通道扁管结构,所有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分别与铝制分集流器(4)焊接连接,扁管内部分为若干微细孔道,外壁上部和/或侧部复合有一层选择性太阳能吸收膜。
透光盖板(5)包含一层选择性高透过率玻璃,或者包含双层选择性高透过率玻璃,双层中间为空气间层、惰性气体间层或真空间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勇,未经张茂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6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