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旋转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2430.5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5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璟 |
主分类号: | B65D61/00 | 分类号: | B65D61/00;B65D25/20;B65D25/24;A47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旋转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置、运载、展示各类物品的电动旋转装置,尤其是指放置、运载、展示各类物品的组合式电动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动旋转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电动机及减速机构通过驱动中心轴带动台面运转的旋转平台,为了获得低转速和足够的扭矩,这类装置配套大功率的电动机和复杂的减速机构,所以成品相对笨重,设备高度过高,能耗及噪音大,大负荷时启动性能差,装置整体可拆装性能差,物流不宜;另一种是由电动机以及减速机构通过各种传动方式,驱动旋转平台外边缘使其运转。实际运用中,其圆形旋转平面的骨架由若干组方管焊接而成的扇形金属框架组成。使用紧固件,通过水平方向对穿相邻两个扇形的外侧骨架形成所需结构,之后需要在其上平面铺装一层板材,与框架结构配合形成用以承载各类物品的工作面。框架外侧底部安装有闭合的圆形轨道与设置在地面的滚轮形成动态配合,在动力系统的驱动下完成旋转过程。为了保证自身的强度不至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并兼顾电动机、减速机构的安装需要,这种类型的平台高度较高,底部必须设置闭合圆形轨道,用于连接各部分的紧固件比较多,安装时间长,故障点多且制造成本高,承重的扇形金属框架焊接时容易变形质量不易控制且整套设备制造周期长,物流运输中也有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动旋转平台在制造、安装、运行、物流中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电动旋转平台,由于旋转主体采用单体扇形箱式结构组合成形,更新了材料配置和工艺,优化了连接方式和底部支架,从 而缩短了制造周期、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减轻了设备重量、有效降低了设备高度,内在性能及外观品相都有改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装置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单体扇形箱式结构相互连接并与中心法兰组合形成的旋转工作面;第二部分由底部中心法兰、轴承组合(含轴承、轴承座)、弹性材料、支撑轮以及连接件、减速调速电机或减速电机以及控制部分形成的运行基础,用以支撑并驱动第一部分平稳运转的非旋转工作面。该装置由上部的单体扇形箱式结构、紧固件、中心法兰以及调节丝杠组合而形成的旋转工作面;由底部中心法兰、紧固件、底部支架、弹性材料、支撑轮和轴承组合、电动机和减速机构、导线、电源以及控制部分组合而成的底部支架组合,共同构成一套装置。其特征:旋转工作面由上下平面均为承载面的单体扇形箱式结构相互连接,其内侧与法兰连接、外侧通过相邻肋板端部的安装孔对穿紧固件连接,最终形成上部的圆形旋转工作面;中心法兰设置螺旋调节装置和锁紧机构,与底部中心法兰的轴承或盲孔配合,可以为整个旋转工作面提供中心支点并调整高度;底部的支撑轮与轴承组合配套,作用于旋转工作面底部平面的外沿,产生支撑力并形成滑动状态,在此滑动轨迹的两单体扇形箱式结构的结合处设置过渡曲线;动力部分安装在底部支架的上平面,动力部分的末端使用联轴器与支撑轮的一端连接,通过驱动支撑轮运转,借助于旋转工作面底部平面与支撑轮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旋转工作面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璟,未经李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24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段塔身组装式应急通讯塔
- 下一篇:带有钢筋倒刺的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