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乌龙茶茶叶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20438.8 | 申请日: | 201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7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清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清苗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 |
地址: | 36241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龙茶 茶叶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乌龙茶制作设备,具体是一种乌龙茶茶叶成型机。
背景技术
目前,乌龙茶的茶叶成型主要是利用速包机和平板机两套设备人工操作形成,设备成本高,工序复杂,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的乌龙茶茶叶成型机,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乌龙茶茶叶成型机,其特征在于:该成型机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中部的一个两端开口且轴向贯通的立式圆筒,与圆筒下端口相配合的可开闭卸料门装置,以及一个与圆筒内壁滑动配合且可通过圆筒上端口进出圆筒内腔的上压盘以及固定在圆筒上方机架上用于驱动上压盘上下升降的动力机构。
所述上压盘的动力机构为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沿圆筒轴向下伸与上压盘固定连接,以驱动上压盘上下升降通过圆筒上端口进出圆筒内腔。
所述卸料门、上压盘均为水平布置的平板。
所述卸料门、上压盘为相配合的截球型,卸料门与上压盘的凹弧面相向 布置。
所述驱动卸料门开闭的驱动机构为翻转气缸。
所述圆筒的上端口呈敞口式喇叭口。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利用翻转气缸关闭卸料门,启动升降气缸将上压盘提升至圆筒上端口的上方,通过圆筒的上端口将要成型的茶叶装入圆筒内,上压盘下降进入圆筒中将置于圆筒内的茶叶压紧在卸料门与上压盘之间,一次压紧后,提升上压盘至圆筒的上方,打开卸料门取出被压紧的茶叶团并翻动打散,关闭卸料门,将打散后的茶叶再次装入圆筒内,重复多次“压紧---打散---压紧---打散”,直至将茶叶球成团粒状,实现乌龙茶茶叶的成型。本机与现有利用速包机和平板机两套设备配合完成茶叶成型相比,结构简单化,操作十分方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卸料门开启后的待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一种乌龙茶茶叶成型机,包括机架1、固定在机架1中部且下端口配设有可开闭卸料门装置3的立式圆筒2、一个与圆筒2内腔滑动配合且可通过圆筒2上端口进出圆筒内腔的上压盘4以及驱动该上压盘4通过上下升降的升降气缸5。
参照图1和图2。立式圆筒2的两端开口且轴向贯通,圆筒2的上端口 边沿外翻形成敞口喇叭口,以便于将茶叶装入圆筒2内。卸料门装置3由活动装设在圆筒2下端口上的卸料门31和驱动该卸料门31开闭的翻转气缸32所构成;卸料门31凹弧面朝上布置的呈截球型,其可翻转地铰接在圆筒2下端口上;翻转气缸32的缸体活动铰接在圆筒2下方的机架1上,其活塞杆与卸料门31活动铰接在一起,通过翻转气缸32可带动卸料门31翻转以打开或关闭圆筒2的下端口。
参照图1和图2。升降气缸5固定在圆筒2上方的机架1上,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沿圆筒轴向下伸;上压盘4固定连接在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上,上压盘4的直径与圆筒2的内径相当、与圆筒2的内壁滑动配合,升降气缸5驱动上压盘4上下升降通过圆筒上端口进出圆筒2内腔。上压盘4为与上述卸料门31相配合的截球型,上压盘4的凹弧面朝下布置;上压盘4与卸料门31的凹弧面相向布置。但不局限于此,上压盘4也可采用电机、丝杆付或油缸作为驱动动力。
参照图1和图2。使用时,通过翻转气缸32推动卸料门31封闭圆筒2的下端口,升降气缸5提升上压盘4上升至圆筒2上端口的上方,通过圆筒2的喇叭口将待成型的乌龙茶茶叶倒入圆筒2内,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推动上压盘4进入圆筒2内腔并压紧置于圆筒内的茶叶,将茶叶压紧;完成茶叶一次压紧后,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回缩将上压盘4提升至圆筒2的上方,翻转气缸32的活塞杆回缩打开卸料门31,取出被压紧的茶叶团并翻动打散,再次关闭卸料门31,将打散后的茶叶再次装入圆筒2内,重复多次“压紧---打散---压紧---打散”,直至将茶叶球成团粒状,实现乌龙茶茶叶的成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参照图3。卸料门31、上压盘4均为水平布置的平板。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清苗,未经林清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0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