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微电脑防盗锁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16111.3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吕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红军 |
主分类号: | E05B71/02 | 分类号: | E05B71/02;E05B49/00;E05B47/00;E05B45/0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微电脑 防盗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防盗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智能微电脑防盗锁。适用于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车、摩托车(二轮、三轮)等车辆使用。
技术背景
现有的各类电动车、摩托车(二轮、三轮)等,在防盗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除选用各种功能的防盗锁外,也有采取对车辆电源进行控制的。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防盗锁芯后端设置一个触点开关,该触点开关与锁芯同步转动。使用时,通过钥匙的旋转带动锁芯转动,触点开关随之转动并与车辆电源开关接触,从而在开启防盗锁的同时导通车辆电源,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这种防盗措施存在的弊端是:锁体大多为机械结构,不仅结构复杂,安装操作不便,制造成本高,而且容易遭到破坏;对车辆电源的控制是通过触点开关的接触/断开来控制的,由于其中的一个触点开关设置在锁芯上并随锁芯同步转动,只要强制转动锁芯,就会使触点开关与车辆电源开关接触并导通;或者直接短路电源,将连接锁芯触点开关的电源线直接与车辆电源线连接,也会使电源导通,其防盗性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发明人先后申请的“微电脑密码防盗锁”和“车辆电源微电脑防盗器”较好解决了此类问题,但是“微电脑密码防盗锁”和“车辆电源微电脑防盗器”均是在控制防盗锁的同时对车辆电源开关进行的,因此其结构设计相对复杂,成本造价高,安装使用不便。且其开启方式为利用逻辑芯片控制防盗锁,由于采用逻辑方式实现控制电路,所以在互换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遥控器控制电源的,由于无线电对使用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容易被屏蔽,因此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此产生,提出一种智能微电脑防盗锁。通过采取单片机控制车辆总电源及防盗齿轮锁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防盗性能,具有性能稳定、开启方便灵活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主要由齿轮锁、锁体、单片机、电源控制单元及电源开启器组成,单片机设置在锁体内,在单片机内写入有识别和控制程序,电源开启器与单片机通讯口RXD、TXD和I/O口相连接,单片机的I/O口通过电源控制单元控制车辆电源开关和齿轮锁的驱动机构,实现车辆电源和齿轮锁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源开启器采用的是公知的IC芯片或指纹识别器或按键密码器。或是其它类似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由于采取单片机控制车辆总电源开关和齿轮锁驱动机构的方式进行防盗,不仅防盗性能好,体积小、性能稳定,而且省略结构复杂的机械锁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在单片机内有报警延时开启程序,密码不正确后,触发报警延时开启程序,报警装置开启,发出报警,并且同时发出自锁信号,需延时过后才能再次开启车辆总电源和电动锁。延时开启时间可任意设置为0-24小时。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IC控制电器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按键密码控制电器原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指纹扫描控制电器原理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环形齿轮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非接触IC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A、电源、电机控制单元,B、报警单元,C、IC读取模块,D、指纹扫描模块。1、直流减速电机,2、主动齿轮,3、从动齿轮,4、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红军,未经吕红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6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