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EVA共聚物包装膜的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11085.5 | 申请日: | 2010-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7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徐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维军 |
主分类号: | B29C47/00 | 分类号: | B29C47/00;B29C59/04;B29L7/00;B29K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eva 共聚物 包装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膜片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EVA共聚物光伏电池包装袋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片的生产主要为挤出流延或挤出压延法生产,见附图1。主要成分为EVA的原料通过挤出机塑化为熔体状态,然后通过扁平模具1使熔体成型为片状2,再通过后续硅胶压辊3压花冷辊4定型牵引收卷等工艺完成膜片的生产。
一般的挤出流延或挤出压延法生产塑料膜片实际上是一种单向拉伸法,即在熔体出模口至冷辊间有拉伸,越薄的膜片拉伸越多,靠冷辊速度与熔体流出速度差来获得要求的膜片厚度。由于EVA等热熔胶特性,出模后的拉伸是热收缩产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光伏电池封装用EVA膜片成分中含有过氧化物等交联剂,为了预防提前交联反应,采用现有的工艺和设备决定了EVA膜片挤出塑化必须在严格的低温(80-90℃)下才能顺利进行,低温意味着熔体流动性下降。
对于光伏电池封装等应用的EVA膜片来说,热收缩率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指标,一般要求为5%以下,且热收缩率越低对于后序光伏电池封装等应用越有利。
目前,EVA等热熔胶膜片生产厂家为了达到热收缩率指标采取方法主要有:
1.采用减少出模具后的拉伸等方法来达到减少热收缩率,为此,不得不通过减小模具模唇开度等来控制膜片厚度。此方法造成使挤出背压大增,能耗大增,熔体流动性进一步下降,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且使模具与挤出机温度控制发生困难。
2.采用膜定型后加回火去应力装置的方法消除过程中应力,减少热收缩。此方法使生产线大大加长,设备成本大幅增加;且回火后膜的平整性等指标难以控制;可行性值得怀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EVA膜的热收缩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率的EVA的生产设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生产EVA共聚物包装膜的设备,包括扁平模具、硅胶压辊、压花冷辊,所述的硅胶压辊和压花冷辊相外切,所述的扁平模具位于硅胶压辊和压花冷辊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扁平模具出口处至硅胶压辊与压花冷辊的相切处之间设置加热装置。
所述的压花冷辊与硅胶压辊过其共同切点的切线在流出的膜片上,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在扁平模具出口处至压花冷辊与硅胶压辊相切处之间。
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的EVA共聚物的膜片与压花冷辊接触处至压花冷辊与硅胶压辊相切处之间压花冷辊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同等生产速度下,收缩率下降。可做到收缩≤2%。
2.与无拉伸工艺相比,同等收缩率下,由于生产线速度加快,单机产量大大增加。
3.与后期回火工艺比较,生产线大为缩短,降低生产损耗,降低设备成本。
4.与后期回火工艺比较,因加温在定型之前,不会产生平整性等问题,也不会破坏需要的压花效果。
5.可使膜片实现适度热胶链,固化膜片分子间距,消除EVA等膜拉伸记忆性,减少甚至消除热收缩。
附图说明
附图1:现有技术生产EVA膜设备和流程的示意图;
附图2:加热装置设置在硅胶压辊与压花冷辊的相交线上的生产EVA膜生产设备及流程示意图;
附图3:加热装置设置在熔体和压花冷辊接触线至压花冷辊与硅胶压辊切线间的生产EVA膜生产设备及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扁平模具,2-EVA膜片,3-硅胶压辊。4-压花冷辊,5-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EVA共聚物包装膜的生产设备包括扁平模具1、硅胶压辊3、压花冷辊4,硅胶压辊3和压花冷辊 4相外切,硅胶压辊3和压花冷辊4的圆心连线水平,扁平模具1位于硅胶压辊3和压花冷辊4的相切处的正上方,过压花冷辊4与硅胶压辊3共同切点的切线在膜片2上,扁平模具1的模唇至硅胶压辊3和压花冷辊4的相切线的距离约为350mm,在扁平模具1模唇至硅胶压辊3和压花冷辊4的相切线之间膜片的两侧安装红外线发热装置5;膜片2通过加热装置5的温度保持在100℃左右,膜片2的流动性保持良好,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此,相应的增加扁平模具1的模口的开度,同时相应的提高硅胶压辊3和压花冷辊4的转动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维军,未经徐维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110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液压机及其支撑结构
- 下一篇:注塑机专用双整进油缸平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