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0575.5 | 申请日: | 2010-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7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峰;陈金兴;杨斌学;张海燕;林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16 | 分类号: | F23G5/16;F23G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7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燃室 余热 锅炉 一体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处理设备,尤其是指一种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垃圾焚烧中,二燃室与余热锅炉是两个独立的设备,焚烧炉出来的烟气在二燃室内继续充分燃烧,燃烧后的二燃室高温烟气通过管道进入余热锅炉,回收烟气热量产生饱和蒸汽或热水。其不足之处在于,占地面积大,成本造价高,二燃室温度不易控制及管道热损失大,余热回收利用效率不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设备,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发明人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设备,包括二燃室和余热锅炉,二燃室炉墙内设有一温度调节器,余热锅炉位于二燃室内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之间,余热锅炉的烟道入口与二燃室烟气进口相对接,凝渣管、上汽包、下汽包、对流管束及省煤器设在余热锅炉内,凝渣管、对流管束均与上、下汽包相连接,省煤器烟道出口与二燃室烟气出口相对接。
从焚烧炉过来的烟气经过二燃室烟气进口进入二燃室,在合理的配风下燃烧,通过二燃室炉墙内的温度调节器调节二燃室温度,在二燃室充分燃烧的高温烟气经由凝渣管、对流管束、省煤器换热后由二燃室烟气出口排出余热锅炉进入后段尾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可调节二燃室温度,并缩小了现有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两个独立设备的体积,还因为一体化降低了因制造同类型2个独立炉子的钢材使用量、人工费等费用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减少了管道阻力,降低热损失,提高了热能回收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垃圾焚烧处理行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剖结构示意图。
图1中→指示烟气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一种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二燃室2和余热锅炉15,二燃室2内壁浇注有耐火材料,余热锅炉位于二燃室内烟气进口1和烟气出口8之间,二燃室2和余热锅炉之间有一挡墙13,该挡墙是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后共用的一道炉壁,余热锅炉的烟道入口14与二燃室烟气进口1相对接,凝渣管4、上汽包61、下汽包62、对流管束5及省煤器7设在余热锅炉内,凝渣管、对流管束均与上、下汽包相连接,省煤器烟道出口71与二燃室烟气出口8相对接。该二燃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设备的工作过程:在二燃室2预留安装燃烧机孔12,起炉阶段,由于炉温较低,需要开启燃烧机对二燃室进行加热升温,焚烧炉稳定燃烧时,炉温会迅速上升并达到设定温度,燃烧机则自动关闭,当二燃室内温度达到900°左右温度时,通过控制烟气流量来控制烟气在此温度停留时间2秒以上,由此实现烟气燃烧充分,烟气中包括剧毒气体二噁英的各种有害成份会在二燃室内得到充分的分解和消除;烟气由烟气进口1进入二燃室2后,由上向下通过余热锅炉烟道入口14进入余热锅炉,余热锅炉内凝渣管4冷却烟气,使烟气中携带的飞灰处于固态,以防对流管束产生结渣现象,入口烟气横向冲刷后进入对流管束5,对流管束5上设有折流板3使烟气两次折流以提高烟气流速,并形成横向冲刷,提高了对流管束5的传热能力,炉水在上、下锅筒间通过对流管束5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流动,烟气在对流管束5顶部水平出口折向90°向下进入省煤器7烟道,烟气由上向下流动充分换热后,烟气从省煤器烟道出口71在自下而上通过二燃室烟气出口进入后续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二燃室炉墙及余热锅炉烟道入口的耐火材料内分别均有温度调节器11,可以通过调节水或空气的流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水或空气来调节温度)来控制二燃室内温度,防止因温度太高,而产生大量NOx即氧化氮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余热锅炉内的凝渣管、对流管束、折流板、省煤器,属于锅炉常见结构配置,集箱9在锅炉水循环中起汽水汇集及分配的作用,集灰斗10为二燃室的常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丰泉环保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05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助燃芯板与二次风无烟化燃烧设备
- 下一篇:一种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