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7906.4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4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贺勇;唐战;郭海军;陈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航大记工程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08;F24F13/22;F24F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通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绒通风口。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通风口,保温效果差、出风口容易结露,发明人在原有的结构和原理上进行改进其外观和材料的种类,从而到达保温、结露、吸音、阻燃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结露水滴下落,对金属表面热传递有抑制作用,防噪音并且防火性能好的植绒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包括外框和固定在外框内的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和叶片的外部均包覆有一层植绒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所述外框内侧的对角线上设置有支架,所述叶片包括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和方形散芯,在支架上从外到内依次均匀布置有第三叶片、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和方形散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所述外框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的形状均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方形外框、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和方形散芯均采用植绒材料制成,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植绒面的吸水性>400g/m2可有效防止结露水滴下落,2)、对金属表面热传递有抑制作用,可防止烫伤;3)、多彩,柔软的立绒触感;4)可有效防止光的反射;5)、可防止噪音的反射、防止再生噪音的产生;6)防火性能好,达到中国、日本A级防火认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植绒通风口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包括方形外框5、第一叶片2、第二叶片3、第三叶片4和方形散芯1,在方形外框5内侧的对角线上设置有支架6,支架6上从外到内依次均匀布置有第三叶片4、第二叶片3、第一叶片2和方形散芯1,方形外框5、第一叶片2、第二叶片3、第三叶片4和方形散芯1的外部均包覆有一层植绒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方形外框5与第一叶片2、第二叶片3和第三叶片4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第一叶片2、第二叶片和3第三叶片4的形状均为方形。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是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的出风口,风量分为四个方向散流,所采用的植绒材料,具体保温、防结露等功效。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包括方形外框5,所述方形外框5的内部设置有单层百叶8,所述方形外框5和单层百叶8的外部均包覆有一层植绒材料。
实施例3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包括方形外框5,所述方形外框5的内部设置有双层百叶9,所述方形外框5和双层百叶9的外部均包覆有一层植绒材料。
实施例4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包括方形外框5,所述方形外框5的内部设置有条形叶片6,所述方形外框5和条形叶片6的外部均包覆有一层植绒材料。
实施例5
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绒通风口,包括圆形外框10,所述图形外框10的内部设置有风嘴页7,所述图形外框10和风嘴页7的外部均包覆有一层植绒材料。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航大记工程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航大记工程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79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