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辊间距在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7718.1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2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卢江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4 | 分类号: | G01B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距 在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辊间量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辊间距在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目前,双辊设备1常用于焦炭、灰石等一些原料2介质的破碎制粉工艺。由于该设备要求使用时,双辊之间的间隙通常控制在2~5mm才能满足制粉粒度的要求。然而受原料2介质的硬度、脆性、多空、不规则等因素,会造成沿辊面的宽方向上存在局部或整体的磨损。因此,必然造成双辊间隙的不均匀,一旦间隙大于5mm就会对双辊破碎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双辊间距进行跟踪和检测。然而,在线检测双辊宽度方向上的间距较为困难,这是因为,由于双辊之间的间隙本来就很小,加之辊面的磨损量更小,采用普通测量工具很难插入辊间进行操作,更是无法实现精确测量。另外,由于在线双辊通常辊间留有残料,也会影响测量的操作和精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辊间距在线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能够在线精确检测双辊的最大间距,从而能够准确反映双辊间的磨损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双辊间距在线检测装置包括:
矩形基框;
一对透明画板,滑动设于基框上;
滑杆,设于透明画板之间,并滑动设于基框上;
画线机构,包括空心杆,顶针和画笔,空心杆滑动设于滑杆上,顶针上套有弹簧并设于空心杆内,顶针下端穿出空心杆;画笔连接设于顶针上端。
所述的每个透明画板均固定在一滑板上,并通过滑板与基框滑动连接。
所述的透明画板为玻璃或有机玻璃材料。
所述的顶针上设有挡环,所述的空心杆内部上端螺纹连接有止退圈,并通过止退圈将弹簧压设于挡环与螺纹止退圈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双辊间距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矩形基框、可滑动的一对透明画板、滑杆以及画线机构,通过画线机构的弹性顶针底部与辊面接触,并通过画笔可分别在透明画板上画出能够反映两辊面磨损的线性轨迹,通过对线性轨迹的间距测量,即可精确检测出双辊的最大间距,用以准确反映双辊间的磨损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双辊设备的破碎制粉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辊间距在线检测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画线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画线结构检测单侧辊面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画线结构滑至左侧辊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画线结构滑至右侧辊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通过两透明画板相并拢使得两轨迹画线合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将其中一轨迹画线镜像后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双辊间距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辊间距在线检测装置10包括矩形基框11、一对透明画板12、滑杆13和画线机构14,两个透明画板12对称设置,并且每个透明画板12均固定在一滑板121上,通过滑板121设置在基框11上,并可沿基框11进行横向滑动(双辊的辊径方向);滑杆13设于透明画板12之间的基框11上,并也可沿基框11进行横向滑动;画线机构14包括空心杆141,顶针142和画笔143,空心杆141设于滑杆13上,并可沿滑杆13进行纵向滑动(双辊的辊轴方向),顶针142设于空心杆141内,并且顶针142上、下端均穿出空心杆141,顶针142上设有挡环145,并且顶针142上还套有弹簧144,而空心杆141内部上端螺纹连接有止退圈146,并通过止退圈146将弹簧144压设于挡环145与螺纹止退圈146之间,如此顶针142可沿空心杆141进行上下弹性移动;画笔143为双头画笔143,连接设于顶针142上端,并与顶针142相垂直。上述的透明画板12可采用玻璃或有机玻璃材料制作,并且透明画板12的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辊子的长度。
该检测装置10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7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