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7427.2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7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叶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大林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B01D29/05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005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杯,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在正压条件下,使液体中颗粒物或微生物与液体分离的封闭式过滤杯。
背景技术
用于液体中颗粒物或微生物与液体分离的封闭式过滤器,主要由管路、透明的过滤杯、底座及固定于底座上的滤膜组成,如图1所示。通过蠕动泵或压缩气体的正向加压作用,实现液体与微粒/微生物的分离。目前已在制药工业及实验室已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液体的除菌、除微粒和基于薄膜过滤法的微生物测试。然而,现有的过滤杯设计比较简单,在生产加工与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与不足:1、设计于过滤杯内壁的容量刻度线,采用注塑工艺生产时,其注塑模具经多次产品成型、脱模等生产过程,非常容易被磨损,导致成形的产品容量刻度模糊不清,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同时,在内壁上的刻度线,更不利于去除过滤杯内壁上的过滤液残留物;2、过滤杯顶端的进液口凸起在杯体的顶部,极易被碰伤,甚至断裂直接造成整个过滤杯报废;3、进液口下部无导流结构,容易造成液体从进液口处直接喷溅至滤膜上,而对滤膜造成损伤;4排气孔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使用中因过滤液堵塞而造成排气不通畅。特别是现有的过滤杯排气孔较小,在手持过滤杯摇晃等操作或因进液过快而引起液体飞溅,使过滤液进入排气孔。当需要通过位于排气孔上端的空气过滤器进行安全排气时,过滤器内气压因排气不畅而导致过滤器内无法排气泄压,并极易引起压力持续升高而影响过滤器的继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一种易于排气,结构合理、并能提高注塑生产质量稳定性并的过滤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过滤杯,它主要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杯体构成,在杯体顶部设有与杯体内部联通的凸起进液口,在在杯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孔,该排气孔的面积大于3.14mm2。所述的排气孔包括一个中心排气孔和设置在中心排气孔周围的外环排气孔。所述的外环排气孔可以是扇形、圆环形或者其它形状。在杯 体顶部设有与中心排气孔同心的圆弧形排气槽,在圆弧形的外围设有一圈圆环防溢槽。这种结构的设计特点是排气孔大,不易被液体堵塞,利于杯体内泄压。
为了减少过滤液从进液口进入后直接喷溅对滤膜的损伤,并且减少进液口被碰伤的几率,在凸起进液口外围设有圆环形的进液口保护壁,在杯体内部凸起进液口末端设有导流结构。进液口保护壁能保护进液口,提高过滤杯进液口的抗冲击性能,而导流结构能使进入杯体内部的液体顺杯壁向下流动。
在杯体外壁可设有台阶状的刻度线。此台阶状的刻度线能够使注塑模具达到长时间使用不被磨损的目的,并更加清晰,提高过滤杯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过滤杯,从人性化使用的设计思路出发,结构合理,具有以下特点:1、排气顺畅,从结构上能有效防止过滤液溅起而引起排气孔堵塞,使过滤器泄压,并;2、提高过滤杯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刻度线更加清晰;3、进液口不易破损,且进液流畅,顺杯壁下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俯视图;
图2是图1A-A剖面图;
图3是图2B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C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过滤杯,它主要顶部封闭底部开口的杯体1构成,在杯体1顶部设有与杯体1内部联通的凸起进液口2,在杯体1的顶部设有一个中心排气孔9和四个扇形的外环排气孔3。其中中心排气孔9的直径为2mm。每个外环排气孔3的弧度为60°,四个外环排气孔3处在同一个圆周内,组成一个弧度为240°的排气孔组。在杯体1顶部设有与扇形排气孔同心的圆弧形排气槽4,在扇形大排气孔3的外围即圆弧形排气槽4的外围设有一圈圆环防溢槽5。在凸起进液口2外围设有圆环形的进液口保护壁6,在杯体1内部凸起进液口2末端设有导流结构8。所述的导 流结构,是进液口2管道侧壁上开口,是过滤液流向杯体1的侧壁在杯体1外壁上还可设有台阶状的刻度线7。
实施例2
如图5所述,本实施例描述的过滤杯,所述的扇形大排气孔3数量为两个,每个扇形大排气孔的弧度为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大林,未经叶大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7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直径管式离心机的动力传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大画幅照相机的调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