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机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7122.1 | 申请日: | 201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杨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新 |
主分类号: | F24D3/00 | 分类号: | F24D3/0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热媒 供热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机组,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先把蒸汽转化为凝结水再把凝结水输入供热管网的以蒸汽为热媒的热机组。
背景技术
蒸汽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能源,蒸汽的热能可被用来进行集中供热,现有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表面式换热方式把蒸汽的热能传递给供热管网中的循环水,在传递热量的过程中,蒸汽被液化为凝结水,然后通过疏水阀注入到暂存凝结水的开式补水箱中,供给供热管网补充水使用;另一种是通过蒸汽喷射器把蒸汽直接与供热管网中的循环水进行混合。
上述第一种供热方法中,补水箱通常是开式常压的,且与自来水管相连,自来水进水由浮球阀控制。这种供热方法的缺点是凝结水通过疏水阀进入补水箱后,原有的压力能全部损失。另外,由于凝结水是小流量连续流,而系统的补水是大流量间歇式的补水方式,使得补入到供热管网中的水绝大部分来自自来水,而不是高品质的凝结水,这就使得大部分凝结水及其所具有的余热白白的浪费掉了。当系统不失水时,就不需要补水,这时,凝结水就通过补水箱溢流口流到排水沟中,这就使得凝结水及其所具有的余热白白的浪费掉了,即原有蒸汽的资源没有被完全利用。上述第二种供热方法中由于蒸汽直接与供热管网中的循环水相混合,虽然利用了蒸汽所具有的热能和压力能,但是这种供热方法存在一个现有技术难以克服的缺点,就是高温高压蒸汽与供热管网中的水混合的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和噪声,这种震动和噪声会沿着供热管网传输。另外,由于这种方法中,在蒸汽压力波动情况下,调节较为困难,因此适应工况能力差。
与上面所述的两种供热方法相对应,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机组的结构也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蒸汽进入管与表面式换热器的蒸汽进口相通,蒸汽通过表面式换热器把能量传递给循环水,表面式换热器内部的凝结水经由补水箱再补入到供热管网中;另一种是蒸汽进入管和回水管风别与蒸汽喷射器的两个入口相连通,蒸汽和循环水回水在蒸汽喷射器中混合后,经由蒸汽喷射器的出口流出。这两种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机组存在的缺点与上述对应的方法存在的缺点相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先把蒸汽转化为凝结水再把凝结水输入供热管网的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机组。
本实用新型的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机组,包括蒸汽进入管、与蒸汽进入管相连通的换热器和用于向外界供热的供热管网;所述换热器包括蒸汽进口、凝结水出口、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所述供热管网包括供水管和与循环水进口连通的回水管,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供热管网还设置有引射器、出水管和凝结水出水管,所述引射器的一个进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循环水出口相连通,所述引射器的另一个进水口通过凝结水出水管与凝结水出口相连通,所述引射器的出水口与供水管相连通。蒸汽进入管中是来自蒸汽源的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经由换热器的蒸汽进口进入到换热器中;供热管网中的循环水流经用户后通过回水管流入到换热器中,在换热器中蒸汽以表面式的热交换方式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升温后的循环水经换热器的循环水出口流入出水管中,出水管与引射器的输入端口相连接;蒸汽在换热器中液化为凝结水之后由换热器的凝结水出口流出,并经过凝结水出水管流入到引射器的另一输入端口;凝结水和被加热后的循环水在引射器中混合后流入到供水管中,经由供水管流出的循环水流经用户使用后,再流入回水管,完成供热管网中的一次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以蒸汽为热媒的供热机组,所述的换热器为表面式汽水换热器;所述的引射器为水水引射器,所述引射器包括混合室和扩压管。采用表面式换热器来实现蒸汽与循环水的热传递,避免了蒸汽与循环水的直接接触,也就防止了汽水混合时所产生震动与噪声,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供热机组可应用在各种环境中;水水引射器的两个输入端口均为与水管相连接的输入端口,通过引射器中的混合室凝结水与循环水混合在一起,在进行传质的同时完成了传热,循环水温度进一步提高,并使混合后的循环水的压力提高,达到充分利用凝结水热能、压力能和高品质的凝结水的目的;再通过引射器扩压管的扩压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混合后循环水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新,未经王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7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助设备的存折出入口
- 下一篇:导光系统的采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