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厚料模具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6714.1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军;朱新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61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厚料冷冲压的模具结构,特别是一种厚料模具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针对厚料冷冲压存在的模具结构延袭了薄料冷冲压的结构,这样造成了模具零件易损坏,产品品质不稳定,模具寿命短等缺陷。
这种采取传统的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导向组件A,冲子B,弹性组件C,限位组件D,上模座E,上垫板F,上夹板G,背脱板H,脱料板I,下模板J,下垫板K,下模座L,下垫脚M,止高柱N,零件入子O,导向装置P组成;上述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
1、脱料板H的耐冲击性能不强,经常容易断裂,在受到向上成型力和侧向力时,模具的整体钢性不强,容易出现导向组件A损坏,零件品质不稳定,以致于无法量产。
2、模具机构的结构层次太过繁复,造成模具机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料模具机构,主要解决现有模具机构的脱料板的耐冲击性能不强,经常容易断裂,在受到向上成型力和侧向力时,模具的整体钢性不强,容易出现导向组件损坏,零件品质不稳定,以致于无法量产的技术问题,它简化模具结构,降低了成本。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厚料模具机构,它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设置在上下模座之间导向组件、冲子、限位装置、止高柱,下模座的下端面设置有垫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组件穿过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平行设置的一止挡板使上下模座连接。
所述的厚料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与止挡板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
所述的厚料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下端面连接有上垫板,上垫板的下端面连接有位于止挡板之上的固定板;所述的止挡板与下模座之间还设置有导料块和卸料板;所述的冲子上端连接在上垫板下端,并且依次穿过固定板、止挡板、卸料板,其下端延伸到下模零件附近。
所述的厚料模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零件直接镶在下模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固定在上模座上,并且穿过止档板固定于下模座,这样整套模具的钢性较强,能够克服向上成型力和侧向力。
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板是小块模板并反锁在止档板上,在受冲击的时候,强度较好,不易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下模零件是直接镶在下模座,也保证了零件的强度。实践证明,能有效的提高模具寿命,产品品质的稳定,提高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模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厚料模具机构。如图所示:它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13和设置在上下模座之间导向组件2、冲子4、限位装置7、止高柱8,下模座13的下端面设置有垫脚14。其特点在于:所述的导向组件2穿过上模座1和下模座13之间平行设置的一止挡板9使上下模座连接。所述的上模座1与止挡板9之间设置有弹簧组件6。所述的上模座1下端面连接有上垫板3,上垫板3的下端面连接有位于止挡板9之上的固定板5;所述的止挡板9与下模座13之间还设置有导料块10和卸料板11;所述的冲子4上端连接在上垫板3下端,并且依次穿过固定板5、止挡板9、卸料板11,其下端延伸到下模零件12附近。所述的下模零件12直接镶在下模座13。
本实用新型厚料模具机构是在原传统的模具改进的一种新型机构,通过图1到图2比较分析,在相同的条件和工作环境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比传统结构至少可省去下模板和下垫板两块模板零件,节约成20%~30%;因新型的结构的钢性强,受力稳定性好,比传统的结构模具寿命增加了40%~50%,后期的模具维修费用降低34%~50%,在相同条件和工作环境下,改进后的生产力提高了2~3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徕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67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