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水马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5266.3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文华 |
主分类号: | E03D1/00 | 分类号: | E03D1/00;E03D3/10;E03D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水 马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马桶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节水马桶。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大多追捧一种节能、环保的“低碳生活”。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少开车、节省用电等,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量;在家居生活时节约用水,使用节水性能强的洁具等,而低碳卫浴生活,除了追求卫浴间的美观、时尚,非常重要的是节水。
现在常用的抽水马桶是由座便器、水箱组成,水箱与座便器连通,水箱底部设有出水口,一放水阀扣合在该出水口上。使用时,打开放水阀,水就会从出水口流入座便器桶体,靠水箱内水的自重将污物冲入座便器的排污管道,随着水箱中的水的不断流出,水流会越来越慢,水流对污物的冲刷力也越来越小,冲刷效果不理想,甚至冲不干净,为了将污物冲刷干净,就需使用大量的淡水来冲刷。据测算,要冲刷一次排泄便物约需要使用淡水10升以上,大量的淡水资源都被白白流掉,造成淡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因此,抽水马桶如何达到省水节能的目的,以适应现在的“低碳生活”,是本实用新型着重研究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水马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抽水马桶冲刷污物时用水量大,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水马桶,包括座便器和水箱,水箱和座便器相连通,所述水箱内设有一加压装置,该加压装置包括下压板、弹性元件、密封活塞板及加压结构,密封活塞板与水箱四周内侧壁形成密封;下压板位于密封活塞板的上方,弹性元件连接于下压板和密封活塞板之间,所述加压结构作用于下压板上;位于密封活塞板和下压板之间的水箱侧壁上开设有供下压板定位的卡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压结构为一拉绳,该拉绳的一端连接作用于下压板上,其另一端从水箱的侧壁上伸出连接于一脚踏板上。
2、上述方案中,所述脚踏板由两块栅栏板组成,这两块栅栏板的栅栏间 隔交互设置,每个栅栏的顶端设有滑轮,拉绳沿各滑轮穿设于两块栅栏板之间。从而使得在脚踏板行程很小的情况下,拉绳移动的行程较大。
3、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压结构为一杠杆,该杠杆的中部相对水箱转动连接形成支点,该杠杆一端作用于下压板上,另一端为手动施压端。
4、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弹性橡胶或不锈钢弹片。所述弹簧至少为两根,均布在密封活塞板和下压板之间。
5、上述方案中,所述水箱的箱体内部可以用隔板隔为两个水槽,其中一个水槽做为蓄水槽,另一个水槽内加设所述加压装置,两个水槽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单向进水口,从蓄水槽内向加压槽内进水。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当人如厕时,脚踩在放置在座便器旁侧的脚踏板上,脚踏板上的各栅栏之间交互挤压,使得穿设于其中的拉绳交错拉紧,并牵动与之相连的下压板向下移动(或是人在如厕时,手按杠杆的一端,杠杆的另一端作用于下压板上,使下压板向下移动),进而压缩弹簧,当下压板下移至定位卡口位置时,定位卡口将下压板卡住不再下移;待需冲厕时,水箱的水从水箱底部的出水口排出,随着水的排出,密封活塞板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同时给水箱内的水施加压力,从而使得用较少的这种带压力的水,就可以冲刷干净污物,节省了水资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水箱内加设一套加压装置,使得冲刷污物的水变成有压力的高压水,进而使得可以用较少的水冲刷干净污物,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水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脚踏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水箱;2、密封活塞板;3、下压板;4、弹簧;5、拉绳;6、脚踏板;8、定位卡口;9、栅栏板;10、栅栏;11、滑轮;12、隔板;13、进水口;14、出水口;15、蓄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文华,未经王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5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