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4136.8 | 申请日: | 2010-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4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应强;杨刚;吴江;张本贵;肖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应强 |
主分类号: | G01N33/48 | 分类号: | G01N33/48;G01L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合 循环 灌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药实验中经常会用到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尤其是在模拟人体血液流动的试验中,现有的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一般是储液罐与蠕动泵连接,蠕动泵直接与测试模型连接,这样不仅很难保持整个体系的压力稳定,很难控制液体的流速,还很容易发生倒流;并且液体流过测试模型的时候进口和出口的压力会减小,现有的灌流系统不能测出这个压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可以保持整个系统的气压稳定,方便控制液体的流速,防止倒流,还能测出测试模型进口和出口的压力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包括储液罐以及与其相连的蠕动泵,还包括缓冲槽、第一阀门、血管流场测试模型、第二阀门以及压力罐,所述缓冲槽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溢出口,所述缓冲槽通过管道与蠕动泵连接,所述缓冲槽上端的溢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液罐相连,下端的溢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阀门、血管流场测试模型、第二阀门和压力罐,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还连接有压力计,所述压力罐的出水管通过管道接入储液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缓冲槽可以保持系统中的持续的固定的压力,设置阀门可以控制流体的流速,还能防止倒流;两阀门之间连接压力计可以测出测试模型进口和出口的压差,结构简单,降低了试验的可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闭合循环的灌流系统,包括储液罐1以及与其相连的蠕动泵2,还包括缓冲槽3、第一阀门4、血管流场测试模型6、第二阀门5以及压力罐8,所述缓冲槽3侧壁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溢出口,所述缓冲槽3通过管道与蠕动泵2连接,所述缓冲槽3上端的溢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液罐1相连,下端的溢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一阀门4、血管流场测试模型6、第二阀门5和压力罐8,血管流场测试模型6的进口与第一阀门4连接,其出口连接第二阀门5所述第一阀门4和第二阀门5之间还连接有压力计7,所述压力罐8的出水管通过管道接入储液罐1。
使用时,缓冲槽3可以保持系统中的持续的固定的压力,两阀门可以控制流体的流速,还能防止倒流;两阀门之间连接压力计7可以测出测试模型进口和出口的压差,结构简单,降低了试验的可变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应强,未经郭应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4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置有条码层的免疫层析试纸条
- 下一篇:带温度补偿的同轴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