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抗折性镀镍超薄铝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2125.6 | 申请日: | 2010-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潘勇;杜超;朱岭;王建兴;李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7/06 | 分类号: | C25D7/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11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折性镀镍 超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抗折性镀镍超薄铝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铝及其合金器件表面电镀镍通常是采用挂镀的方法,该方法生产工艺较为复杂,效率较低,镀层厚度不均匀,获得的镀件通常难以保证镀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且对于厚度在1μm以下的超薄铝带来说,该方法更容易出现人工挂件过程中将挂件变形等情况,造成次品率升高。
采用现有的电镀镍技术,在超薄铝带上直接电镀镍更会造成铝带抗折性能大幅降低,致使铝带加工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开发一种抗折性能原铝带基本相同的预镀镍超薄铝带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抗折性镀镍超薄铝带。
一种高抗折性镀镍超薄铝带,是将带有浸锌镀层的铝带作为基底,在基底两侧电镀有铜镀层作为底层、再在两侧底层上电镀有镍镀层作为表层,所述的铜镀层的厚度为0.5~2μm,所述的镍镀层的厚度为1~4μm,且铜镀层的厚度与镍镀层的厚度之比大于1∶2。
所述的铝带为纯铝带或铝合金带,其厚度不大于0.1mm。
本实用新型双层选用铜作为电镀底层,是由于铝与镍之间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铝带上直接镀镍会导致镀层脱落。而铜的热膨胀系数在铝和镍之间,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所制备的高抗折性超薄铝带不会出现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镀层脱落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双层镀层中铜镀层厚度为0.5~2μm,镍镀层厚度为1~4μm。铜镀层与镍镀层厚度的比例要大于1∶2,若比例小于1∶2,铜镀层无法起到在铝、镍之间的缓冲作用,使镀层容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高抗折性超薄铝带可采用连续电镀的方法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低、产量大、效果好等优点,满足铝带表面处理的要求,有推广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抗折性超薄铝带示意图,
图中1为带有浸锌镀层的铝带,2为铜镀层,3为镍镀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的高抗折性镀镍超薄铝带,是将带有浸锌镀层的铝带1作为基底,在基底两侧电镀有铜镀层2作为底层、再在两侧底层上电镀有镍镀层3作为表层,所述的铜镀层2的厚度为0.5~2μm,所述的镍镀层3的厚度为1~4μm,且铜镀层2的厚度与镍镀层3的厚度之比大于1∶2。所述的铝带为纯铝带或铝合金带,其厚度不大于0.1mm。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选用A1060-0铝带作为基底材料,采用下述工艺,对其进行处理。
1、铝带表面前处理:碱蚀、水洗、酸洗、水洗、浸锌、水洗、酸洗、水洗、二次浸锌、水洗;
2、电沉积工艺:电镀铜、水洗;电镀镍,水洗;电镀锡、水洗;烘干。
3、电镀后处理:退火,150℃。
上述各种溶液、镀液的配方及处理工艺如下:
碱蚀溶液的配方及处理工艺:
NaOH:50g/L
Na3PO4:35g/L
Na2CO3:25g/L
温度:40℃
碱蚀时间:1min
酸洗溶液的配方及处理工艺:
硝酸:1∶1的硝酸溶液
时间:1min
浸锌溶液的配方及处理工艺:
ZnO:100g/L
NaOH:500g/L
酒石酸钾钠:20g/L
FeCl3:1g/L
温度:25℃
一次浸锌时间:1.5min
二次浸锌时间:45s
镀铜溶液的配方及处理工艺:
CuSO4·5H2O:200g/L
H2SO4(1.84g/ml):60g/L
CuCl2:130g/L
2-疏基苯骈咪唑:0.01g/L
乙撑硫脲:0.02g/L
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0.1g/L
聚乙二醇:0.2g/L
十二烷基硫酸钠:0.1g/L
电镀温度:30℃
阴极电流密度:0.8A/dm2
镀层厚度:1μm
镀镍溶液的配方及处理工艺:
NiSO4·7H2O:28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2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