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随机纹理防伪标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1723.1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2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元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G09F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随机 纹理 防伪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
背景技术
传统防伪存在三个误区:误区之一:自己制造一种防伪特征,企图让别人仿造不出来。误区之二:防伪特征的制造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复制的过程,却企图防止造假者复制仿造。误区之三:一批产品采用同一个防伪特征,不是每一件产品采用唯一的一个防伪特征。现有技术中的随机纹理防伪方法是将形成随机纹理纤维附着在一定的标签上,再将标签通过粘胶黏贴在被防伪的物体上,将标签上的随机纹理逐张拍摄、编号、存储到专门的计算机识别系统数据库中,消费者通过电话、传真机、因特网等网络工具进入数据库调取标签图像个性特征等相关信息,从而判断真伪。但是这种防伪标签的缺点在于防伪标签易从被防伪产品上揭下,然后将揭下的防伪标签用于假冒产品。当被防伪产品具有较高价值时,例如名贵书画作品、烟酒、高级服饰等,这种防伪标签不能达到很好的防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具有无法剥离和复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包括纤维和介质层,介质层直接附着在被防伪物上,介质层内随机分布的纤维形成防伪纤维纹理。介质层覆盖的区域是被防伪物的局部区域,但不排除覆盖被防伪物的整个区域。
进一步地,介质层为粉末状或液态介质固化而成的固化层。固化方式包括常温自然固化,加热、加压、辐射固化等。
在被防伪物上还可以开小孔,介质层覆盖在开小孔的被防伪物上,介质通过该小孔和被防伪物形成铆接效果。如果被防伪物结构疏松,介质易渗透,可不需要开小孔,如宣纸。
进一步地,纤维选用毛发和/或人工纤维和/或植物纤维。这三种纤维可单独采用,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纤维的来源不限。
介质为固化后呈透明状的树脂。
具体地,树脂为聚丙烯粉末树脂、硅酮类或硅烷类液体树脂、聚氯乙烯糊状树脂或滴塑树脂。
或者,介质为纸浆。
被防伪物为纺织品、木制品或纸制品如书画。
介质层一般小于0.025mm,当然并不限制只能小于0.025mm,小于0.025mm的目的是有利于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防伪标签相比,本标识的介质层无法在不破坏随机纹理的前提下取下,因为要破坏介质层和被防伪物之间的连接就必然会破坏纤维构成的随机纹理。这种标识适合现场大量制作,固化而成的介质层能有效保护纤维,防止纤维老化、脱落。使用在纸制品等可渗透的材质表面,防伪标识与被防伪物如书画作品紧密结合,因为硅酮类或硅烷类液体树脂和聚氯乙烯糊状树脂的高化学稳定性,本标识可历经数百年而不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被防伪物上开小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纤维,2.介质层,3.被防伪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随机纹理防伪标识,包括纤维1和介质层2,介质层2直接附着在被防伪物3上,介质层2内随机分布的纤维1形成防伪纤维纹理。介质层2为粉末状或液态介质固化而成的。固化方式包括常温自然固化,加热、加压、辐射固化等。将介质层2上的随机纹理逐张拍摄、编号、存储到专门的计算机识别系统数据库中,消费者将需要验证真伪的产品上的标识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由计算机自动判断该产品是否为仿冒品。
在被防伪物上开小孔,介质层覆盖在开小孔的被防伪物上,介质透过小孔和被防伪物形成铆接效果,如图2所示。
纤维1可选用毛发、人工纤维和植物纤维,这三种纤维可单独采用,也可以进行组合使用,为了达到更好的防伪效果除了验证随机纹理,还可以对其中所采用的毛发纤维的DNA、人工纤维的特定特征、植物纤维DNA的进行验证。如果介质层中的纤维的特征与原始存档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后发现一致,即为真品。纤维的来源可以是被防伪物拥有者本人的毛发或者只有被防伪物拥有者本人知道来源的毛发、人工纤维和/或植物纤维。为了增加防伪难度,纤维的来源除了被防伪物拥有者本人单独提供外,还可以是分别由被防伪物拥有者本人以及标识制作者提供。
因为所采用的纤维1的来源只有被防伪物拥有者知道,所以防伪标识制作者以后也无法再次复制。第三者因无法得到相应的纤维,所以更加无法复制。
下面是该随机纹理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首先将所选择纤维1掺入可固化的粉末状或液态介质中混合均匀形成混合物,将混合物覆盖在被防伪物的局部特定区域上,然后使混合物固化,在固化过程中介质和防伪物牢牢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元,未经张春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17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