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器的二次水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7983.1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9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申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东明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7/02;B01D46/02;B01D46/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陈志生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二次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厂、工程施工和清洁环保的吸尘器部件,特别是一种吸尘器的二次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吸尘器技术在工厂、工程施工和清洁环保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通过吸尘器中的过滤装置滤出尘土。现在普遍使用的过滤装置,大多数都是采用袋子式微孔过滤装置,这种装置存在过滤效果差、体积大、使用成本高,容易堵塞袋子的过滤孔隙,造成电动机的吸力下降。而一种水过滤装置虽然具有无耗材、使用成本低、容量大、吸力强劲持久等优点,但其结构相当复杂,只主要用于家庭清洁,对于微粉尘的过滤却相当有限,特别是工厂和工程施工中的微粉尘更不能被水有效过滤掉,会造成再次污染空间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尘器的二次水过滤装置,它不仅结构简单、容量大、吸力强劲持久,还可以过滤掉更多的微粉尘,减少对空间环境的再次污染。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的二次水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前级水箱、后级水箱及两级水箱之间的风管,前级水箱的箱体上部有风管进风口与风管的一端通连,后级水箱的下部有至少一个风管出风口与风管的另一端通连;前述的前级水箱的箱体内有上端固定在该箱体的前级水箱上盖上,下端浮在水上的一次过滤器,该过滤器上端有进风口,下端有浮动式出风口;在前述后级水箱箱体内的下部水位线以下设有潜在水下的二次过滤器,后级水箱上盖上有至吸尘电动机的出风口。
前述的一次过滤器有进风管,进风管的中上部外壁设有止口,进风管的下端设置浮动式出风口,在进风管外壁止口与进风管下端的浮动式出风口之间的进风管外壁上穿套有伸缩风管,该伸缩风管上端与进风管固连,下端与浮动式出风口固连,进风管的上端与前级水箱上盖固连。
前述水下的二次过滤器有至少一个过滤布袋,每个过滤布袋内有一个过滤海绵袋,前述后级水箱下部的每个风管出风口上插接有水下过滤器座套,该座套与过滤布袋和过滤海绵袋的袋口连接。
前述浮动式出风口有圆盘形浮体,浮体的下部固连有外网格筒,浮体的中部穿设有内网格筒,内网格筒的上端与前述的可伸缩的风管的下端固连。
前述进风管的管壁上沿纵向至少开设有两个出风槽口。
前述的前级水箱的箱体内还放置有一个可以装入或取出的滤水式垃圾袋。
前述的后级水箱的箱体内设可取出或放入的定位支架、水气分离海绵、水过滤海绵和二次过滤器,定位支架的下端置于箱体内水位线以下,在定位支架下端部与前述的二次过滤器之间设置水过滤海绵,定位支架上端设置水气分离海绵。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前级水箱中的一次过滤器的进风口与吸尘管道连接,后级水箱上盖上的出风口与吸尘电动机连接,前级水箱与后级水箱中的水互不流通。启动电源吸尘电动机工作后,吸取后级水箱中经二次过滤器过滤后的微尘,吸尘力经风管出风口、风管、风管进风口吸取前级水箱中经一次过滤器过滤后的空气,从而从一次过滤器的进风口不断地吸入空气。由于前级水箱中的一次过滤器下端的浮动式出风口,在浮体的作用下是浮在水上的,一次过滤器进风管外穿套有伸缩风管,浮动式出风口随着前级水箱内的水位变化而升降。经过前级水箱一次过滤器水过滤后的空气从风管进风口进入风管,再从后级水箱的风管出风口进入二次过滤器,由于二次过滤器是潜在水下的,经其上的过滤海绵袋和过滤布袋对进入后级水箱中的空气再次进行过滤,再经定位支架上下端的水气分离海绵、水过滤海绵滤出微尘,清结空气经后级水箱上盖由吸尘电动机吸出。
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容易制造,能容纳更多的粗细渣淬和微粉尘,过滤效果好,无耗材、降低了电能、使用成本低,无论吸粗细不一的干湿粉尘、微粉尘、细小的漂浮物、固态物质或泥水浆、液体都可以随时交替吸进,并能不间断的长时间连续工作而吸力强劲持久,不会造成对空间环境的再次污染。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图2的B-B视图;
图5为浮动式出风口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东明,未经申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79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收塔强制氧化空气管管夹
- 下一篇:一种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脱水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