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合金墙顶边模系统建筑模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6903.0 | 申请日: | 2010-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4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倪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国荣 |
主分类号: | E04G17/04 | 分类号: | 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墙顶边模 系统 建筑 模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尤其是铝合金建筑模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的混凝土浇铸普遍使用的模板主要有钢模板、木模板、竹模板、塑料模板等。钢模板重量大、易生锈、且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易与混凝土粘合在一起,脱模困难;木摸板虽然重量轻,但其强度低,不防水,易霉变腐烂,重复使用率低,需要消耗木材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竹模板的缺点也是重复使用率低,且不可以回收;塑料模板刚性差,易变型,且成本高。以上这些模板耐久性不好,生产标准程度低,不能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而且施工速度慢,模板周转的次数低,材料消耗大。
本铝合金建筑模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精度高、板面幅面大、拼缝少、施工方便、周转次数高、均摊费用低、应用范围广、成型混泥土表面质量高、回收价值高和综合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铝合金墙顶边模系统建筑模板组件,其性能优越、重量轻、不易生锈和变形、重复使用率高且容易回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铝合金墙顶边模系统建筑模板组件,包括内墙模板和楼面模板,在内墙模板与内墙模板相交,以及内墙模板与楼面模板相交的阴角处,设有阴角龙骨,在两面内墙模板及一面楼面模板相交的内转角处,设有内转角龙骨。
优选的,楼面模板之间直接连接,或是通过楼面龙骨连接。
优选的,所述楼面模板之间的楼面龙骨有多根,首尾相连,两楼面龙骨之间采用连接头固接。
优选的,在楼面龙骨与连接头的连接处,设有连接杆固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1、组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板材制成,重量轻,使用方便。模板工徒手即可搬运安装,置模和拆模效率高,所用人力只有钢模的一半,置模和拆模速度能比钢模提高1倍。
2、使用寿命长,翻模次数可达120次以上。
3、浇铸的建筑物整体性好,坚固性强,墙面平整光滑,几乎不用修整。
4、适应能力强,可根据不用的建筑物进行任意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组件组合后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2,铝合金墙顶边模系统建筑模板组件,包括铝合金内墙模板1,铝合金楼面模板2,铝合金龙骨3,铝合金内转角龙骨4,铝合金连杆5,铝合金楼面连接头6,铝合金楼面龙骨7。
其中,铝合金内墙模板1用高强度铝合金板材制成,铝合金龙骨3、铝合金楼面龙骨7、铝合金连杆5、铝合金内转角龙骨4和铝合金楼面连接头6用铝合金条型挤压材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将铝合金内墙模板1顶端及阴角8处用铝合金龙骨3和铝合金内转角龙骨4固接,铝合金龙骨3和铝合金内转角龙骨4的另一端用铝合金楼面模板2固接,铝合金楼面模板2的另一端用铝合金楼面龙骨7固接,铝合金楼面龙骨7和铝合金楼面连接头6以及铝合金连杆5固接。
施工前,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图纸计算出每个流水段所需要的模板的数量和规格以及配件的数量;施工时,将铝合金内墙模板1作为内墙模置于建筑物内墙的一端,铝合金内墙模板1、铝合金连接头6、铝合金楼面模板2、铝合金龙骨3、铝合金内转角龙骨4、铝合金楼面龙骨7上均匀喷涂脱模剂,将铝合金内墙模板1顶端及阴角8用铝合金龙骨3和铝合金内转角龙骨4用固接,铝合金龙骨3和铝合金内转角龙骨4的另一端用铝合金楼面模板2固接,铝合金楼面模板2的另一端用铝合金楼面龙骨7固接,铝合金楼面龙骨7和铝合金楼面连接头6以及铝合金连杆5固接。
依次连接所需长度之后,便可以安装铝合金顶模板及其他铝合金模板。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楼房,水池等建筑物混泥土浇铸。
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些,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国荣,未经倪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6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化城市多媒体候车厅
- 下一篇:铝合金建筑模板组件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