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功率因数铅酸电池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84046.0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7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陆勇;周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畅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214199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因数 电池 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功率因数的铅酸电池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功率因数(PFC)是供用电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用电设备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还需大量的无功功率由电源送往负荷,功率因数反映的是用电设备在消耗一定的有功功率的同时所需的无功功率,有用功率和系统消耗的总功率的比值就是功率因数,功率因数小的时候可能达到0.6以下(目前的充电器都是如此),这就意味着40%以上的电能都损耗在线路上了,而这个电能是不会记录到一般的电度表上的,产生的费用是由国家承担的,所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都越来越严格地对电器的功率因数作出限制,一般要求达到0.8以上,也就是说用电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功率因数的大小,目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国家电荒现状的日益凸显,消费者的节能意识也越来越强,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是实现节能环保的一大举措,也是必然趋势。
众所周知,电动车铅酸电池充电器是电动车的必配件之一,也是电动车的关键配件之一,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传统的电动车铅酸电池充电电路的方块图,传统的电动车铅酸电池充电电路1交流输入到桥式整流电路10,所述桥式整流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11的输入端,所述PWM控制电路11包括PWM控制芯片12,所述PWM控制芯片12连接功率变压器13以及MOS管开关电路14,所述PWM控制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充电管理电路15,但是传统的电动车铅酸电池充电电路没有功率因数校正补偿,用电质量较差。
目前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很多,高频PFC技术因为具有较突出的优点,电路形式多样,集成控制器件的品种齐全,在现有应用中占绝对优势,其实电动车充电电路从本质上讲都是由电源变换部分(开关电源部分)和充电控制部分两大块组合而成的,电源变换部分即开关电源部分是充电器的核心,充电器是否可靠,功率因数、效率的高低都取决于开关电源部分,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传统具PFC校正的开关电源电路的方块图,传统具PFC校正的开关电源电路2交流输入到桥式整流电路20,所述桥式整流电路20的输出端连接PFC控制电路21,所述PFC控制电路21包括PFC控制芯片22,所述PFC控制芯片22连接升压变压器23,升压二级管24以及MOS管开关电路25,所述PFC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26的输入端,所述PWM控制电路26包括PWM控制芯片27,所述PWM控制芯片27连接功率变压器28以及MOS管开关电路29,但是传统的具PFC校正的开关电源电路有电路结构复杂,成本也较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因数铅酸电池充电电路,其不仅具有功率因数校正补偿,高功率因数的特点,而且其开关电源部分电路结构简单、成本降低,转换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功率因数铅酸电池充电电路,其包括整流电路、功率变换电路以及充电管理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耦合功率变换电路,所述功率变换电路耦合充电管理电路,其中,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耦合功率变压器和MOS管开关电路。
所述控制芯片的型号为SG6961芯片U1,其包括引脚1-引脚8,所述功率变压器T1包括变压器初级绕组,变压器次级绕组以及变压器辅佐绕组,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滤波电容CC1以及电阻R3、R4、R5连接电压供给引脚8,所述电压供给引脚8连接辅佐电源电路,所述引脚1为芯片U1内误差放大器反向输入端,其通过电阻R8、R9,电容CC7、CC3以及EC2连接辅佐电源电路,所述引脚2为芯片U1内误差放大器反向输出端,其耦合补偿回路连接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引脚3连接接地电阻R11,所述引脚4为过电保护比较器的输入端,其耦合MOS管开关电路,所述引脚5为过零电流检测端,其通过电阻R13连接到变压器辅助绕组上,所述引脚6为接地引脚,所述引脚7连接MOS管开关电路,且所述变压器次级绕组通过整流二极管D7,电容EC3连接电池正极,并通过二极管D8,电容EC8连接充电管理电路。
所述辅佐电源电路由变压器辅佐绕组,二极管D5,电容EC1,电阻R7,三极管Q2,以及ZD1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引脚8,基极连接接地二极管ZD1,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5,电容EC1连接变压器辅佐绕组,且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偏置电阻R7。
所述补偿回路由电阻R10,电容CC5、CC6,芯片U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畅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畅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4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