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溢粉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3508.7 | 申请日: | 201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7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相奎;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德市易通金属粉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9/00 | 分类号: | B65B39/00;B22F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6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干粉装桶用的溢粉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粉末冶金生产过程中,经烘干或筛分后的干粉需装入粉桶内,由于粉桶的大小由用户自行确定,大小不一,而且不同金属粉末的重量也相差很大,计量较难,采用自动装桶线不仅装量小成本过高,而且装粉时间长容易使产品受潮氧化影响质量,而采用人工观察的方法来确定装粉量对操作人员来说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粉尘影响健康。溢流的应用大多在液体方面,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310122702.9一种开式溢流堰,开设溢流孔,推迟降液管扼流现象发生,提高塔盘的液体流量,通过设定溢流孔分布,改善塔板上的液体分布。双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072813.7一种溢流铁(钢)水渣耙,在渣耙回转聚拢渣的过程中,进入渣耙的铁水从渣耙通孔中流出,而渣子被挡在渣耙内最终被捞出。而对固态物的应用上很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金属粉末经烘干或筛分后,装入粉桶难以简单计量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溢粉收集装置,它利用金属粉末的流动性,在同一批粉桶的相近点进料,设计一管状导流段伸入粉桶的盖口下适量高度,使流入粉桶内的粉末达到一定高度时,从安装在管状导流段上的溢料嘴中流出,达到识别粉桶内的粉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溢粉收集装置,包括漏斗、桶盖,其特征是所述的漏斗设有管状段,管状段穿过桶盖的中心并由设置在管状段上的定位块定位,漏斗位于桶盖的上部管段上设有溢料嘴,溢料嘴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料盒。溢料嘴的高度和管状导流段伸入粉桶的长度相关,把管状导流段设置在粉桶的上口中心位置,流动性的金属粉在流入粉桶内总是按中间高四周低分布,当金属粉末的中间位置超过导流段从溢料嘴中溢流出时,四周分布的金属粉也到了粉桶所设定的装桶量,溢流出的金属粉可另行装桶,装置简单成本低,计量方便且较准确。
作为优选,所述的漏斗的管状段直径小于桶盖直径的五分之一。漏斗的上部设计成锥形有利于加粉料,管状段的直径按桶盖的直径设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块与漏斗管状段之间设有调节螺钉。定位块在漏斗管状段上下可以调节,装桶量大则向上移,反之向下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的料盒与桶盖的上表面通过卡扣固定。料盒可以与桶盖制成一体。
本发明的有效效果是:由于金属粉桶都是不透明的,所以无论粉桶容积大小,利用本装置者能反同一批次的粉桶的装粉量装成基本相近,而且本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实用的溢粉收集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漏斗,11. 定位块,12. 溢料嘴,2. 桶盖,3. 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溢粉收集装置,设一上部为锥形下部为直径40mm管状段的漏斗1,设一直径为200mm的桶盖2,其中管状段穿过一桶盖2的中心,管状段位于桶盖2的上方设一定位块11,定位块与管状段之间通过定位螺钉定位,漏斗1的管状段位于桶盖2上部设一与管状段成45度角的溢料嘴12,溢料嘴12的出料口下方设一料盒3。
工作时,按同一批次的粉桶调节好定位块11在管状段上的高度,并把漏斗1固定在桶盖2上,桶盖2固定在一个粉桶上,从锥形的漏斗1上方加入金属粉,待金属粉从溢料嘴12中流出进入料盒3中,关掉金属粉仓储加料开关,松开桶盖2,对另一只粉桶进行加料,料盒中的金属粉可以倒置于一空的粉桶中。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德市易通金属粉材有限公司,未经建德市易通金属粉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35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