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砷中毒的快速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79381.1 | 申请日: | 2010-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4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勇;高志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5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砷中毒 快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砷检测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通过将砷(砷化物)转化成砷化氢,砷化氢通过与硅胶柱上的氯化金反应,游离出呈紫红至灰紫色胶状金,以测定砷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砷的化合物一般都剧毒。工业废水的排放,严重地污染食品,另外砷毒性大而无味,是投毒使用的手段,因此对此进行快速测定意义重大。
目前的测定方法都需在较好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检测时间长且费用较大、操作繁琐、难以用于现场快速筛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操作过程,缩短提取时间,并且携带方便,尤其适合现场检测砷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砷中毒的快速检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一种用于砷中毒的快速检测装置包括反应瓶、胶塞、砷检测管,所述反应瓶、胶塞、砷检测管之间相互连接成为一体。所述反应瓶为锥形瓶,所述反应瓶瓶口与带孔胶塞相连。所述带孔胶塞的孔内放置砷检测管,所述砷检测管与带孔胶塞紧密相连。所述砷检测管放置的位置是插入带孔胶塞的一端超出胶塞。所述砷检测管为装有试剂的透明空心玻璃管。所述砷检测管从装试剂处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砷检测管内径为0.2-0.3cm,所述砷检测管长度为9-1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的使用器皿数量少,操作简便,使用本装置可以大大简化操作过程,时间由以往的4小时缩短为0.5小时左右。
(2)使用本装置进行砷的测定,检验的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均达到食品卫生评价标准的要求,检出限为0.1mg/kg。
(3)本装置适用于食品、呕吐物和胃内容物中砷的现场定性测定。环境样本和生物样本中砷定性测定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反应瓶——1 带孔胶塞——2 砷检测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砷中毒的快速检测装置,包括一个作为反应瓶1的锥形瓶,所述反应瓶1瓶口与带孔胶塞2相连。所述带孔胶塞2的孔内放置砷检测管3,所述砷检测管3与带孔胶塞2紧密相连。所述砷检测管3放置的位置是插入带孔胶塞2的一端超出胶塞,这样砷化氢能最大量通过硅胶柱,并且与硅胶柱上的氯化金反应。所述砷检测管3为装有试剂的透明空心玻璃管。所述砷检测管3从装试剂处设置有刻度线,这样便于直接读取砷含量。所述砷检测管3内径为0.2-0.3cm,所述砷检测管3长度为9-13cm。经实验证明,砷检测管的内径刚好达到检测灵敏度高的最佳平衡点。
下面举例说明利用本装置进行砷检测的步骤:
称取2g研碎的样品,置于反应瓶1中,加水30ml摇匀浸泡10min,然后加入约0.2g酒石酸。取砷检测管3插入带孔的胶塞2中。然后向反应瓶1里加入1片产气片,立即将插好砷检测管3的胶塞2安于反应瓶1瓶口(越快越好),塞紧不得漏气,此反应最好在25℃--30℃情况下进行,若天气较冷,可用手或温水加温。待产气停止(10min左右),观察砷检测管变色长度,直接读取数值概略定量,用于现场快速筛查,并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定性的,上述实施例只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9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粉爆燃特性测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气体分析仪的易清洗气体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