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76332.2 | 申请日: | 201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9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奇飞;许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兆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0B11/20 | 分类号: | B30B11/20;B30B15/30;B30B15/32;B30B15/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王贤义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含硫量和含氮量低,易着火,燃烧效率高,灰分含量小,燃烧后,SO2和NOX以及烟尘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要小得多,是一种清洁能源。且其来源广泛,可再生,受自然条件限制少。开发应用生物质能源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的生物能源规划,到2010年,全国建成400个左右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左右。到2015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到2020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将达到5000万吨。目前在国际上,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生物质成型设备已经基本定型,且都建立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相应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以年均18%的速度高速成长,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香饽饽”。
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螺旋推进式秸秆成型机,中国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研制出活塞式成型机、螺旋式成型机、辊压式成型机等多种成型机械。活塞式成型机对水分含量要求不高,但成型密度低,易松散,振动负荷大,机器运行稳定性差,噪音较大;螺旋式成型需干燥、加热、挤压和冷却等一系列过程,能耗高达100~200kwh,且螺杆寿命短,维修频繁;目前滚压式成型机主要有环模和对辊结构的成型机,其中环模式压辊和物料间易打滑,造成挤出困难,生产效率低,对辊式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高,易发生故障性损坏,维修麻烦。综上所述,现有的生物质燃料成型机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模具磨损大、生产效率低的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耐用性强、效率高的生物质燃料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动力部分和成型部分,所述动力部分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配合有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部分包括从动轮、成型容器、设有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减速箱,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并与所述减速箱的输入轴相配合,所述输出轴通入所述成型容器内部,所述成型容器内设有紧固架,所述紧固架下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压辊轴,所述压辊轴配合有成型压辊,所述成型压辊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相配合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为常用的生物质燃料平式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设有若干模孔,所述成型模具下方设有切刀,所述成型容器下部开有成型燃料出口。
所述成型容器的上方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输送电机、输送皮带,所述输送皮带与所述输送电机的转动轴相配合。所述送料装置及所述成型容器的上方设置有防尘罩,防止粉尘飞扬,实现无粉尘、低粉尘生产。
所述成型容器的内底部设有旋转底盘,所述旋转底盘与所述输出轴相配合,所述旋转底盘随输出轴一同转动,利用其离心力将成型的生物质燃料从所述成型燃料出口甩出。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智能控制面板,所述电机、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智能控制面板电连接,实现成型装置的智能化控制。
所述成型压辊呈锥形,所述成型压辊表面沿所述压辊轴方向设置有防滑齿,可有效防止成型压辊与物料之间产生打滑。
所述输出轴的上部设置有圆盘布料器,所述圆盘布料器的周围设有若干相间隔的凸布料片和凹布料片,可使原料均匀地分布在成型模具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移动轮,所述动力部分及成型部分均设置有所述机架上,便于成型装置的移动。
所述电机为立式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还配合有飞轮,利用飞轮的旋转惯性,可有效降低能耗。
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设置有传动带,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实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高效传动。
所述输出轴还配合有调隙轴套,所述成型模具与所述调隙轴套相配合,用于调节所述成型压辊与成型模具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兆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兆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63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个瓦楞轮组的瓦楞机
- 下一篇:蜗杆分模号拿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