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障碍可多方向进出搭乘的电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6310.6 | 申请日: | 2010-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6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丘梅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厝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障碍 多方 进出 搭乘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可供人员由不同方向迅速进出搭乘车厢,以节省绕行时间及提升搭乘便利性的电梯。
背景技术
大多数具有高楼层建筑物的场所是设有复数个通道,使人员可由不同方向进出场所,并于中庭设置有电梯,用以载送人员到达不同楼层,以目前常见的钢索牵引式电梯为例,请参阅图1,是于建筑物11内设置一垂直向贯通各楼层的电梯升降路12,并于电梯升降路12相对各楼层处设有一出入口13,而电梯升降路12内则配置一可承载人员、货物的车厢14,该车厢14是于相对电梯升降路12出入口13的位置设有一车厢门141,以供人员、货物的进出,另于电梯升降路12之上方配置有机房,该机房是架设有复数支纵、横向支撑梁,用以承置马达主机15、滑车轮16、减速机17、偏向轮18及控制箱等设备,其中,该滑车轮16上是圈绕有钢索161,并使钢索161的一端连结于车厢14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有配重器19,于使用电梯时,可控制马达主机15驱动滑车轮16转动,滑车轮16即带动钢索161作动,使钢索161的两端分别带动车厢14及配重器19作反向位移,而可使车厢14于电梯升降路12内作升降位移;但是,此一电梯于使用上具有如下缺失:
1.由于电梯升降路12是设于建筑物11内,其周侧均为封闭空间,仅留一侧面作为出入口13,供人员、货物可进出车厢14,当人员由电梯后方的通道进入场所,欲搭乘电梯时,即必须绕行建筑物11的外部,再行走至电梯的出入口13处,方可搭乘车厢14至各楼层,以致相当耗费时间,造成搭乘不便的缺失。
2.由于电梯仅具有单一出入口13,当身障者、老者等行动不便者由电梯后方的通道进入场所,欲搭乘电梯时,亦必须绕行建筑物11的外部,再行走至电梯的出入口13处,方可搭乘车厢14至各楼层,若于绕行路程中遇到阶梯,不仅增加绕行移动上的不便,更加耗时费力,造成搭乘不便的缺失。
3.由于电梯仅具有单一出入口13,当人员搬运货物由电梯后方的通道进入场所时,并无法直接搭乘电梯,而必须耗时费力搬运货物绕行建筑物11的外部,再行走至电梯的出入口13,方可搭乘车厢14至各楼层,若于绕行路程中遇到阶梯时,势必增加搬运上的不便及体力负荷,造成搭乘不便的缺失。
故,如何设计一种可供人员由不同方向迅速便利搭乘的电梯,即为业者研发的标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无障碍可多方向进出搭乘的电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无障碍可多方向进出搭乘的电梯,该电梯的各侧面均为开放式出入口,可提供来自不同方向的人员直接由距离最近的车厢门进入搭乘车厢,当行动不便者由电梯后方进入场所,而欲搭乘电梯时,毋须绕行电梯,可直接由电梯之后车厢门进入搭乘车厢,以减少移动行程而可迅速搭乘电梯,达到提升搭乘便利性的实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无障碍可多方向进出搭乘的电梯,该电梯的各侧面均为开放式出入口,可提供来自不同方向的人员直接由距离最近的车厢门进入搭乘车厢,当人员搬运货物由电梯后方进入场所,而欲搭乘电梯时,毋须搬运货物绕行电梯,可直接由电梯之后车厢门将货物搬入车厢,以减少搬运行程及体力负荷,达到提升搭乘便利性的实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无障碍可多方向进出搭乘的电梯,该引导装置是于车厢与外部立柱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导滑器,并于车厢与内部立柱间设有精密度佳的桶型滚轮,使得车厢可利用导滑器及桶型滚轮辅助平稳升降位移,达到提升移动平稳性的实用效益。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障碍可多方向进出搭乘的电梯,其包含有车厢、升降装置、配重装置及引导装置,该车厢的四周是为开放式空间,并于各侧面分别设有一车厢门,以供人员由不同方向进出车厢,该升降装置是于车厢的内、外部分别设有至少一立柱,并于各立柱间架设有驱动机构,用以驱动车厢作升降位移,配重装置是于一立柱内设有配重器,并架设有一具钢索的滑车轮,且以钢索的两端带动车厢及配重器作反向位移,而引导装置是于车厢与各立柱间设有导滑件,用以辅助车厢平稳升降位移。
较佳地,该车厢的四周是为开放式空间,并在各侧面分别设有一前车厢门、后车厢门、左车厢门、右车厢门。
较佳地,该车厢是在顶面的中间位置开设一贯通至底面的通孔。
较佳地,该升降装置是在车厢的外侧方设置第一、二立柱,并在车厢的通孔内设置第三立柱,该第三立柱是凸伸出车厢,且与第一、二立柱间以支架架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是在支架上装设有马达、减速机,并以减速机传动配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厝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好厝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6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施工用管道预留洞装置
- 下一篇:立式柱形包装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