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管式旋流混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4332.9 | 申请日: | 2010-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2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豆林涛;赵如辉;任淑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豆林涛;赵汝辉;任淑君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管式旋流 混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种流体的混合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直管式旋流混合器。
背景技术
很多工业及科研部门均使用机械搅拌的方法进行液体,气体等流体的混合或反应过程,如润滑油的调合、化工产品的反应和某些食品工业的混合环节等。目前经常使用带有搅拌器的混合罐进行上述过程。而在气液混合或反应过程中则采用大直径的吸收塔等,以上设备共同缺点是效率低、能耗大、结构复杂、设备维护费高,有时在机械搅拌的情况下,还需要电动机传动,并且传动轴也需要较高要求的密封装置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可以容易的实现两种或多种流体的均匀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外直管体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其特点是在外直管体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和中间为柱状两端为圆锥的左螺旋芯和右螺旋芯,从进口法兰端到出口法兰端方向,外直管体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左螺旋芯、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和右螺旋芯,中部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直径较小的两端相连接,左螺旋芯、右螺旋芯和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组成旋流腔。
所述的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左螺旋芯和右螺旋芯安装在外直管体内以静配合的方式紧密相套。
所述的左螺旋芯上加工有18~22条右螺旋槽。
所述的右螺旋芯上加工有18~22条左螺旋槽。
所述的旋流腔沿左螺旋槽和右螺旋槽锥顶方向旋流腔体积逐渐减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节约能耗、结构简单、造价低,采用一体装置不易产生泄漏、无需特别维护、流体流动阻力低、处理量大、能实现连续快速高效混合、适应性强、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1中:1、进口法兰,2、外直管体,3、左螺旋芯,4、右螺旋芯,5、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6、左螺旋槽,7、右螺旋槽,8-1、第一旋流腔,8-2、第二旋流腔,8-3、第三旋流腔,8-4、第四旋流腔,9、出口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如下:直管式旋流混合器,包括外直管体2、外直管体2两端固定有进口法兰1和出口法兰9,其特点是在外直管体2内部设置有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和中间为柱状两端为锥形的左螺旋芯3和右螺旋芯4,从进口法兰1端到出口法兰9端方向,外直管体2内部依次设置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左螺旋芯3、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和右螺旋芯4,中部两个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直径较小的两端相连接,左螺旋芯3、右螺旋芯4和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组成旋流腔,中间为漏斗形柱状单元5、左螺旋芯3和右螺旋芯4安装在外直管体内2以静配合的方式紧密相套,左螺旋芯3上加工有18~22条左螺旋槽6,右螺旋芯4上加工有18~22条右螺旋槽7,旋流腔沿左螺旋槽3和右螺旋槽4锥顶方向旋流腔体积逐渐减少。
使用时外直筒体2通过进口法兰1的一端连接输入管,出口法兰9一端连接输出管。由输入管输入待混合流体,首先由第一旋流腔8-1进行扩散后通过左螺旋芯3沿左螺旋槽6方向旋转流动;然后进入第二旋流腔8-2汇合进行自我搅拌,由于沿流动方向体积逐渐减少自我搅拌加速;再通过第三旋流腔8-3扩散后通过右螺旋芯,此时沿向左自我旋转的流体撞击切割后开始沿右螺旋槽7反向流动,再次经过第四旋流腔8-4汇合加速自我搅拌。通过流体流动方向、速度、体积的改变产生自我搅拌,自我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豆林涛;赵汝辉;任淑君,未经豆林涛;赵汝辉;任淑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43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