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伤口清理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3670.0 | 申请日: | 201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2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媛媛 |
主分类号: | A61G12/00 | 分类号: | A61G12/00;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 清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院外科伤口清理的手推车。
背景技术
在医院外科病房或者急诊室中,经常见到受伤患者,他们或者身体移动不方便,或者根本就不能移动,医护人员在给他们清理伤口时,非常不方便,往往会在他们身体下方放置一储污桶,然后找人把患者受伤部位支撑起来,再找工具将患者受伤部位的衣物剪开,用消毒液清理受伤部位,这样医护人员劳动量大,来回找工具,找药物,效率低,同时在清理伤口时,消毒液会溅出,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伤口清理车,用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便于收集清理伤口时溅出消毒液,避免污染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伤口清理车,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车体和车底座,所述车底座上固定安装有车轮;所述车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高车厢和矮车厢,所述高车厢内部固定安装有通过管路连通的储液罐和储气罐,所述高车厢的顶部设有工具存放区和药物存放区;所述矮车厢的顶部设有污液汇流凹陷,所述污液汇流凹陷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矮车厢内部固定安装有储污桶,所述储污桶与所述开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车体上设有卡座,所述卡座上卡接有喷头,所述喷头通过软管与所述储液罐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矮车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患者受伤部位的弧形支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液罐上设有液位窥视窗。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液罐内盛有消毒液。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伤口清理车设计了连接在一起的高车厢和矮车厢,工具和药物放置在高车厢,高车厢内安装有相互连通的储液罐和储气罐,储污桶放置在矮车厢,清理伤口时可以将伤口清理车推至患者旁边,将患者的受伤部位放置在矮车厢上,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取工具和药物,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矮车厢的污液汇流凹陷的面积比较大,能够尽量多的收集处理伤口时流下的消毒液,避免了消毒液溅出,污染环境。
由于矮车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支架,可以将患者受伤的胳膊或者腿部位支撑起来,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方便医护人员护理。
由于储液罐上设有液位窥视窗,能够方便的得知储液罐内消毒液的数量,及时添加消毒液,避免处理伤口时消毒液突然用尽,再更换或者添加消毒液,耽搁伤口处理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车体,2、车底座,3、车轮,11、高车厢,12、矮车厢,13、储液罐,131、液位窥视窗,14、储气罐,15、工具存放区,16、药物存放区,17、卡座,18、喷头,19、软管,20、储污桶,21、污液汇流凹陷,22、弧形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伤口清理车,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车体1和车底座2,车底座2上固定安装有车轮3;车体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高车厢11和矮车厢12,高车厢11内部固定安装有通过管路连通的储液罐13和储气罐14,高车厢11的顶部设有工具存放区15和药物存放区16;矮车厢12的顶部设有污液汇流凹陷21,污液汇流凹陷21的底部设有开口,矮车厢12内部固定安装有储污桶20,储污桶20与开口的位置相对应;车体1上设有卡座17,卡座17上卡接有喷头18,喷头18通过软管19与储液罐13连通,软管19位于储液罐13的底部,为了方便使用,喷头18通常安装在高车厢11的侧壁上。
矮车厢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弧形支架22,用于将患者受伤的胳膊或者腿部位支撑起来,方便医护人员护理。
储液罐13上设有液位窥视窗131,储液罐13内盛有消毒液,能够通过液位窥视窗131及时得知内部消毒液的数量,采取措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媛媛,未经李媛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