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73408.6 | 申请日: | 2010-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1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军;刘栋梁;师亚洲;宋宜成;赖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53 | 分类号: | F04D29/053;F04D29/051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503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轴流 压缩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转轴流式压缩机的转子轴,特别涉及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的转子轴。
背景技术
回转轴流式压缩机是一种提供压缩气体的透平机械设备,是石油、化工、冶金、环保、制药、制氨等大型供风、气体压缩的重要动力设备,主要是由主机、齿轮箱、电机等几大主体部件组成,其中主机是轴流式压缩机最为重要的部分,而转子更是主机的“心脏”,按照行业惯例,当转子轴的叶片安装段直径大于710mm即为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对于轴流式压缩机来说,由于进、排气端的压力差和被压缩气体的反作用力,转子轴会受到由排气端指向进气端的较强的轴向力,为了保证转子正常工作,需要设置平衡该轴向力的结构。现有的平衡机构由高压平衡管道和止推轴承构成的,即在轴流式压缩机主机上设计有一个高压平衡管道,高压平衡管道是将排气端的高压气体引向进气端的平衡腔,以平衡一部分由排气端指向进气端的轴向推力,减轻排气端止推轴承的负荷,延长止推轴承的寿命。但是对于大型轴流式压缩机来说,由于进、排气端的气压差大,转子轴所受的由排气端指向进气端的轴向推力大,现有高压平衡管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致使排气端止推轴承的寿命缩短,此外,高压平衡管在结构上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通过转子轴自身的结构来平衡由排气端指向进气端的轴向力,从而提高排气端止推轴承的寿命,并简化主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上设置平衡毂,通过平衡毂和排气端的止推轴承来平衡转子轴所受由排气端指向进气端的轴向力。所述平衡毂位于转子轴的叶片安装段与排气端装配段之间,与叶片安装段和排气端装配段为整体式结构且同轴线。试验表明,平衡毂长度L2=0.15L1~0.25L1为宜,式中L1为叶片安装段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其平衡毂的结构有以下三种形式:
1、平衡毂由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直线组合型台体和圆柱台体组成,圆柱台体的直径大于转子轴叶片安装段的直径,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直线组合型台体的大端直径与圆柱台体的直径相同,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直线组合型台体的小端直径与转子轴叶片安装段的直径相同,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直线组合型台体的大端接圆柱台体。
2、平衡毂由圆锥台体和圆柱台体组成,圆柱台体的直径大于转子轴叶片安装段的直径,圆锥台体的大端直径与圆柱台体的直径相同,圆锥台体的小端直径与转子轴叶片安装段的直径相同,圆锥台体的大端接圆柱台体。
3、平衡毂由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台体和圆柱台体组成,圆柱台体的直径大于转子轴叶片安装段的直径,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台体的大端直径与圆柱台体的直径相同,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台体的小端直径与转子轴叶片安装段的直径相同,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台体的大端接圆柱台体。
上述三种结构形式的平衡毂,其圆柱台体的长度L3=0.05L1~0.15L1,式中L1为叶片安装段长度,其圆柱台体直径D2=1.1D1~1.5D1,式中D1为叶片安装段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在转子轴的叶片安装段与排气端装配段之间设置了平衡毂,平衡毂上所形成的由进气端指向排气端的轴向力可有效平衡作用在转子轴上的由排气端指向进气端的轴向力,不仅保证了转子正常工作,而且大大改善了排气端止推轴承的受力状况,提高排气端止推轴承的使用寿命。
2、在转子轴上设置平衡毂与在主机上设置高压平衡管道相比,结构更为简单,加工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所设置的平衡毂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平衡毂由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直线组合型台体和圆柱台体组成;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其平衡毂由圆锥台体和圆柱台体组成;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大型轴流式压缩机转子轴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其平衡毂由外轮廓向下凹的圆弧台体和圆柱台体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体翻转机
- 下一篇:地铁用节能环保型阻燃阻水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