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滑式接触轨膨胀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3381.0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3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宋晔宏;徐剑;林锡荣;黄德量;邹策;何江海;庞东阳;廖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旺隆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30 | 分类号: | B60M1/3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滑式 接触 膨胀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铁轨道交通中的导电轨,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滑式接触轨膨胀接头,属于交通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接触轨,又称第三轨,接触轨系统是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直接影响到地铁供电系统甚至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运营。接触轨通常呈工字形,其平行设于地铁轨道的外侧,与列车相连的受电靴作用于接触轨的顶面或者底面,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使受电靴在接触轨上滑行,从而将接触轨上的电流传递至列车用电系统。为了解决接触轨由于气温变化而产生热胀冷缩,一般将接触轨分成若干条一定长度的分段,各分段之间采用膨胀接头来连接,不仅能够抵消接触轨的伸缩量,还能保证整个接触轨的导电连续性。
膨胀接头的结构形式很多,如中国专利号200620071433公开了一种“导电轨接头”,其采用一导电块来连接两段导电轨,导电块通过穿接螺栓压在导电轨腰部的筋板上,穿接螺栓从筋板上的纵向腰形孔中穿过,使得导电轨与导电块可以克服它们之间的摩擦力而在腰形孔限定的长度范围内纵向相对滑动,导电块的两端分别通过导电的软连接与两段导电轨的筋板相连接。其中,导电块用于补偿导电轨的伸缩量,软连接起到使导电块与导电块两侧的导电轨电流导通的作用。
虽然该结构能够保证一定的载流量,但是软连接若采用铜编织线,其疲劳磨损大,伸长时易拉断,收缩时易拖地跳闸;当采用层叠的铜皮作为软连接时,因其厚度大,体积大,既影响安装,又不易滑动。
还有如中国专利号200420085909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外滑式接触轨膨胀接头装置”,该装置中用于补偿接触轨伸缩量的结构与上述专利是相同的,其不同之处在于接头与接触轨之间的电连接结构,该装置的电连接结构主要包括电流连接器主片和电流连接器副片,电流连接器主片通过铜垫板固定在左滑轨的上端面,电流连接器副片为两片,右端重叠后通过铜垫板固定在右滑轨的上端面,左端成“U”形结构,电流连接器主片插入“U”形结构中与电流连接器副片滑动连接。当左滑轨和右滑轨伸长时,电流连接器主片和电流连接器副片面对面滑动,两者的接触面增加,此时载流量大,当左滑轨和右滑轨缩短时,电流连接器主片和电流连接器副片背向滑动,两者的接触面减少,此时载流量小。由此可见,这种电连接方式存在着载流量不稳定的缺点,且电流连接器主片和电流连接器副片本身较薄,经过持续磨损后,导电性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接触轨伸缩过程中能够保证载流量恒定、并使两条接触轨之间的连接强度高的外滑式接触轨膨胀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滑式接触轨膨胀接头,用于连接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横截面呈“工”字形的接触轨一和接触轨二,两接触轨上用于使受电靴取流的面为正面,与正面相对的面为背面,位于正面两侧的面为侧面,本接头包括设于所述两条接触轨之间的对于接触轨的伸缩起导向作用的导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轨一和接触轨二的背面上有至少一条平行于导向板且具有导电能力的刚性导轨,且所述的刚性导轨与所述的接触轨一的背面和接触轨二的背面之间分别设有能使所述的刚性导轨与所述的接触轨一和接触轨二电导通的电连接件。
本接头可使若干条具有一定长度的接触轨连接形成用于为地铁交通列车提供电流的电轨,两条接触轨之间的距离由接触轨的伸缩量确定,本接头具有两个功能,其一是通过导向板来补偿接触轨的伸缩量,导向板一方面起到连接两接触轨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还能保证接触轨始终沿着其长度方向伸缩;其二是通过刚性导轨使两条接触轨电流导通。所谓的“外滑式”是指接触轨完全暴露在外面,其通过电连接件与刚性导轨活动连接,结构更简单,安装更方便。
接触轨通常采用工字形,它具有一个正面、一个背面和两个侧面,其中,接触轨的顶面和底面中的一个作为受电靴的取流面,这个面即为“正面”,另一个面为“背面”,电连接件与背面相接触,刚性导轨也设在背面处;“侧面”是指位于正面(或者背面)两侧的侧面,即由竖向肋板的竖向平面和与该竖向平面的上下两端相连的倾斜面组成的具有凹槽的面。在实际安装时,需使本接头和接触轨架空在地面上,并平行铺设于地铁轨道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旺隆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旺隆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座椅
- 下一篇:机车双端司机室气动换向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