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3163.7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3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蒋均远;胡磊;方礼明;黄楠;卞庆武;康梁;于兵;姚腾州;吕振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创面 康复 封闭 引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装置,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适用于医疗手术后促进伤口愈合、并能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手术中,传统对伤口的处理采用一期清创、换药后进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等方法,该传统方法具有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缺点。经常换药,医生工作量大,患者换药时痛苦,且不易于伤口愈合。
封闭负压引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加快患者创面愈合速度,减轻患者多次换药的痛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进行间歇式引流,符合创面修复的病理循环周期,能够促进组织再生和肉芽生长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本实用新型负压封闭引流系统的间歇式引流工作方式,阻止了创面感染,且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创面康复的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包括有负压源(400)、医用敷料(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引流控制器(100)、引流瓶(200)、A硅胶管(500)、B硅胶管(600)和C硅胶管(700);
负压源(400)与引流控制器(100)之间连接有C硅胶管(700);
引流控制器(100)与引流瓶(200)之间连接有B硅胶管(600);
创面(300A)上覆盖有医用敷料(300),在创面(300A)与医用敷料(300)之间插入A硅胶管(500)的一端,A硅胶管(500)的另一端连接在引流瓶(200)上;
所述引流控制器(100)包括有壳体(1)、前盖板(2)、电磁阀(3)和引流控制电路板(4);其中:
壳体(1)的侧面板(1A)上设有A通孔(1B)和B通孔(1C),A通孔(1B)用于电磁阀(3)的B阀头(3B)穿过,B通孔(1C)用于螺钉穿过该B通孔(1C)后将引流控制电路板(3)与壳体(1)的侧面板(1A)实现固定;壳体(1)的底面板(1D)上设有A安装孔(1E)和B安装孔(1F);
前盖板(2)上设有A矩形孔(2A)、B矩形孔(2B)、C矩形孔(2C)、C通孔(2D)、D通孔(2E)和E通孔(2F);
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为平行设置;
C通孔(2D)和D通孔(2E)为平行设置;
C通孔(2D)和D通孔(2E)布置在A矩形孔(2A)、B矩形孔(2B)和C矩形孔(2C)与E通孔(2F)之间;
A矩形孔(2A)用于放置停止引流按键(13),B矩形孔(2B)用于放置间歇引流按键(12),C矩形孔(2C)用于放置持续引流按键(11);
C通孔(2D)用于放置运动指示灯(14),D通孔(2E)用于放置停止指示灯(15);
E通孔(2F)用于电磁阀(3)的A阀头(3A)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